PDF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李倩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第一完全小学,15543

摘要: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的支柱,没有节奏,音乐就失去了魅力。人们对音乐的向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奏,学生音乐学习的关键也在于节奏。新课程对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也提出了要求,需要教师不断重视起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从而彰显他们的主体精神,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小学音乐;奏训练;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7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节奏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更是音乐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乐感。所以,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就要加强节奏训练,在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重视节奏训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并不重视对节奏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质量,加强节奏训练,要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一、节奏训练的概述

对小学音乐教学而言,节奏训练的实施在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音节长短、强弱的规律性结合就是节奏,这种规律性的结合,是节奏训练的要点。对学生来讲,学习音乐的目的在于初步了解音乐的构成与发展,对音乐基本要素有充分认识。而认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感知节奏,唯有对节奏有充分的认识,学生才算在学习音乐,具有感受音乐的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在以往的节奏训练中,教师大多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节奏训练理论,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我国学生节奏训练的方法。当前,比较常用的节奏训练方法有鼓声训练、身体动作训练等,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节奏训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技巧,还要让学生在思想、情感上有所体会与感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由此,节奏训练的开展重在实现技能与素养的双重发展。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训练的措施

(一)利用游戏,强化学生的节奏感

相关的教育心理学者通过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发现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具有好奇心强和活泼爱动等特点,所以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这部分特点出发,设计游戏,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游戏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节奏感。从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主要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常识化、场景化以及充满律动感等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前,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音乐教材中节奏训练的特点,主要将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节奏训练中,可以带着学生玩律动方面的游戏,主要通过肢体有节奏的运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根据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几人分为一组,让他们在音乐中,有节奏地摇摆身体。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时针、分针以及秒针,对其进行模拟,通过“滴答”的声音,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加强节奏训练的力度,进而让学生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形成节奏意识。

(二)激发学生对节奏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节奏训练的重要意义,只是停留于灌输式的教育阶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里。因此,难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了阻碍,对此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节奏训练,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声音都是有一定的音乐节奏的,包括自然界的流水声、雨声以及小动物的叫声等。对此,我们在学习《蓝天白云》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展现空山鸟语、蓝天白云以及四季交替的场景。将其中存在的节奏感传递给学生,虽然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但是能够对节奏感有着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鸟叫声、雄鹰展翅声以及牧场上的各种声音、歌曲等,为学生的节奏感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节奏训练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三)模仿生活场景,加强训练力度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学习就是在生活,音乐离不开生活。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在实际的生活中取材,用自然声音场景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完善,结合实际的音乐教学目标,制订节奏训练方案,把节奏融合于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对复杂的音乐知识进行全面地理解,在生活中掌握节奏。还可以通过模仿生活场景训练节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对“如何认识音符”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先找出生活中动物的走路姿态,分析它们走路的特点和声音。然后根据动物走路的节拍,将音符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模仿公鸡走路的动作,并询问公鸡在走路的时候是“咔、咔、咔、咔”的声音吗。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生活为挖掘那些声音长与短不同的律动,然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用熟悉的象声词,将其读出来和做出来,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结语:

综上所述,节奏是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教师要将节奏作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在教学中借助现代技术、新型教学方法,以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开展节奏训练,强调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育,使音乐教学富有情感、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周曙茜. 节奏训练小学音乐的基础[J]. 情感读本, 2020, 000(014):7.

[2] 杨立颖. 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策略[J]. 中华少年, 2020(12).

[3] 盖宁.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节奏训练[J]. 新课程, 2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