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刘星星

百色市第五初级中学,533000

摘要: 音乐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乐感与音乐审美力,确保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然而,在传统初中音乐教学中,由于其作为一门副课,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对其的重视度,导致学生在审美能力、歌唱能力及音乐感知能力上存在较大缺失。如何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程中有所启发、收获,切实发挥出音乐鉴赏课的审美教育价值、功能,是当代初中音乐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展开详细研究。
关键词: 初中音乐;必要性;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3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直以来,音乐都是陶冶学生情操、洗涤学生心灵的主要学科,通过音乐赏析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促使其音乐鉴赏力、审美能力的形成。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以期在全新的教学方法的引领下,使初中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更多知识,推动初中生全面均衡地发展,继而落实“五育并举”的理念。

一、优化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就目前初中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有一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之所以要重新审视现有教学方法,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以往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体验局限于听觉,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便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一般情况下,新型教学方法能够与传统音乐文化融合,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体会传统音乐的魅力。同时,优化教学方法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较为活跃的时期,教师若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即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最终使其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思维。因此,对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具备现实意义,于教师而言,是提升教学成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途径;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为其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对学习兴趣的提升也能产生积极影响,具有可行性,应引起初中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代初中音乐教师普遍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足,将其作为一门副课,也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音乐开始就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音乐课上学习其他科目、完成主科作业,音乐教学效率较低。因此,要想切实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当代初中音乐教师要从根本上杜绝消极教学现象的发生,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在课程中,不能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递,也要注重对学生精神、灵魂上的感染,且要让学生获得体验感、满足感、愉悦感,让学生能够保持高昂的兴趣去探究音乐,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让学生乐于感受美、创造美,为促进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充分应用高新技术

1.多媒体技术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高新技术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单纯以书本、黑板为载体的教学形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其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以《游击队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电影《铁道游击队》的片段,进而在视听结合的教学环境下,加深学生对该曲目创作背景的了解,而且学生也能在感知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音乐教学变得形象生动,促使原本枯燥的学唱活动更富有体验感。

2.采用VR技术

应用VR技术也是优化音乐教学方法的重要尝试,但其应用范围仍有待拓展,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教师成功应用VR技术的实践经验。VR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带有沉浸感的学习环境,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某学校在音乐课上借助VR技术,引导学生对敦煌文化进行深入体会,从而深刻把握所学曲目的文化背景。VR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并且可以呈现原本无法在课堂上呈现的事物,以此拓宽学生的眼界。与只播放视频片段的教学方式相比,VR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还原现实场景的方式,确保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更真实的体验。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执教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音乐教师自身要具备过硬的音乐素养,并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切实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在课堂中,要学会把控节奏,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有迹可循地展开音乐学习,无声地实现其审美能力的形成。比如,在教授《青春舞曲》一课时,教师要注意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和节奏、音调的转换,并使用轻松愉悦的声音去演唱这首歌,让学生从情绪心理上受到感染,在教师的引导和感染下体会到这首歌中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及审美能力。

(四)合理设计户外音乐活动

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应当只设置演唱活动这一种形式,还应当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将音乐课堂转移到户外,由此学生也能深入体会音乐的魅力。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高声演唱,或者前往草坪,在贴近自然的环境下感知歌曲的壮阔心境。经过教师对课堂活动的合理设计,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同时,教师还可以展开调研活动,了解学生对音乐教学形式的需求,进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更多的学习方式,契合初中生的发展特点。

三、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核心课程,但就当下初中音乐课堂情况来看,教师对音乐鉴赏教学轻视化、形式化的问题依旧存在。意味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师要一改以往的教学理念,杜绝音乐课程被“占课”的现象发生。在课堂中,教师不再单方面地组织学生赏析音乐、合唱歌曲,而是要对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艺术魅力进行深度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在音乐课程中真正有所收获,最终达到切实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菲阳.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探析[J].知识文库,2022(3).

[2]蔡嘉欣.浅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徽京剧教育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

[3]景丽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