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研究

余婷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6

摘要: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其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的支撑。普惠金融的发展惠及了贫困农户和涉农小微企业,满足了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熵值法测度普惠金融及农业产业化指数。使用我国31个省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同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保证了实证结果的合理性。
关键词: 普惠金融;农业产业化;影响研究;调节效应
DOI:10.12721/ccn.2025.15702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造血功能的相互配合,能够激发经济薄弱地区与贫困群体的发展潜力,以产业引导与金融支持的共同作用赋予其新的动能。

一、普惠金融及农业产业化指数测度

(一)测算方法

为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测度普惠金融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指标选取

本文构建了包括渗透性、可得性、效用性3个维度6个指标的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生产条件、生产效率、产业规模3个维度7个指标构建农业产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需要的金融数据来自《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农业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二、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参考吴馨(2023)、邓悦(2023)等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为研究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带来的影响,建立固定效应模型(1):

 AGRit=β0+β1 IFIit+β2LNPGDPit+β3INDit+β4URit+β5HDit+β6GOVit+ui+εit                    (1)

其中,AGR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第 t 年的农业产业化水平;IFIit为解释变量,表示第t年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同时设LNPGDPit、INDit、URit、HDit、GOVit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人均GDP、工业化程度、城镇化率、交通便利程度以及财政支农力度;t表示时间,βi表示待估计参数,ui表示省份固定效应,εt表示随机扰动项。

(一)回归结果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全国层面普惠金融影响农业产业化效应及渠道进行研究。得出回归模型为(2):

AGRit=-0.463+0.221 IFIit+0.067 LNPGDPit-0.133 INDit-0.32β4URit+0.06HDit+0.153GOVit(2)

IFI、LNGDP、IND、UR、HD以及常数项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解释变量普惠金融指数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普惠金融在1%的显著水平上与农业产业化呈正相关,且普惠金融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农业产业化指数增加0.221个单位。可以看到,在近年来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向农村持续下沉,同时国家对农业发展也愈发重视,使得普惠金融对各领域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首先,明显的缓解了农村地区较为突出的金融排斥现象,伴随着农村金融机构的持续涌现和类型的不断丰富,为居民大众了解金融产品及知识,便利的获取金融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普惠金融支持“三农”以及县域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强,提高了农业产业发展资金获取的便利程度,同时也使农民等低收入群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充分发挥了农业发展保障作用;最后,有效提升了农村农业金融服务水平,政策推动金融服务向农村农业拓展,推动了农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为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力。

至此得到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并且存在线性关系

三、稳健性检验

(一)更换指数构建方法

上文普惠金融指数是通过测熵值法测算得到,为验证结果是否稳健,现更换指数构建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得到被解释变量结果显著,说明上文所得到的结论是稳健的。

(二)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双重视角

以上对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均是从传统普惠金融的视角进行研究。2016年G20峰会上中国主导发布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之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条件不断优化,但无论数字普惠金融交易形式如何改变,都与传统金融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于传统金融仍然是继承而并不是替代的关系。从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普惠金融的双重视角下来探究普惠金融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能进一步增强本文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因此本文使用2011-2021年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回归,得到被解释变量结果显著,实证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同样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选取了我国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并验证了人力资本水平在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调节效应。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从全国层面来看,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便利程度都能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程度和城镇化水平与农业产业化呈现负相关关系。

(2)从更换指数构建方法和更换变量两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与主回归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普惠金融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说明了回归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二)建议

第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释放普惠金融需求潜力。应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发展适合地方的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占比、降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激发农业产业多元化金融需求,推动普惠金融优化升级。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特色产业的总体规划,鼓励农户积极配合执行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充分释放当地特色农业对普惠金融的需求潜力。

第二,升级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助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加大金融创新技术研发和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力度,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升级。建立和完善农业金融支持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业保险和农民养老保险的扶持金额,最大程度降低农业金融风险,确保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后,鼓励金融机构人员学习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知识,培养员工创新服务意识,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馨.普惠金融对兰考农业产业化的影响研究[D].河南,河南工业大学,2023.

[2] 邓悦,吴忠邦,罗连发.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吗?——基于农村人力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1):169-180

[3] 向培.普惠金融支持云南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9.

[4] 徐轩.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20.

[5] 李添莹.普惠金融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山东,山东财经大学,2022.

[6] 章成,洪铮,王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03):35-44. 

作者简介:余婷(1998-),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