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利工程中护坡技术的研究分析

乔慧芳

河北水务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054000

摘要: 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有关人员应当广泛应用生态护坡技术来对生态河流治理项目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处理,并对可能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生态护坡技术处于合理的状态,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确保护坡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5.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河道护坡工程的建设目标,是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对环境保护工作予以重视。一味地通过牺牲环境效益来获取经济利益,就会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出现很大的问题。基于此,为了将其予以解决,逐步改善河道的生态质量,生态护坡技术应运而生,其可以对河道治理效果起到良好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利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对河道进行整治,成为普遍趋势。

1关于生态护坡技术的相关概念

生态护坡工程在河道整治工作中的应用颇为普遍,是一项新型技术。其主要是以植物和工程共同构成护坡系统,涉及的土壤学、植物学、生态学以及工程力学等方面的应用,具备经济性、完善性、系统性等诸多特点。在河道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应用生态护坡技术,可以为实现水资源水环境的优化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河道整治生态效果也会带来很大的作用。对比原有的护坡技术,生态护坡技术的作用更为凸显。其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护坡技术功能相对单一。尽管其重视河道工程的实用性,却会忽略河道的美观效果,导致河道的景观质量大打折扣。而生态护坡技术对于绿化工作的重视,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护坡技术存在的缺陷,使人们与河流之间的距离缩短,人们也可以借助于生态护坡技术对河流资源进行深入开发。这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不难看出,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影响是尤为巨大的,同时也应当将其看作是全面优化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一项必要措施。

2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生态型混凝土护坡技术

生态型混凝土护坡技术是一种结合生态保护和护坡工程的新型技术。其采用具有良好生物附着能力的混凝土材料,在施工时添加适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种子,利用混凝土的多孔结构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和水分供给。这种技术可有效提高护坡结构的生物多样性,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从而美化护坡结构,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该技术应用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1)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良好生物附着能力的混凝土材料作为护坡结构的基础材料。这种混凝土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多孔结构,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和水分供给。

(2)微生物添加。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微生物,如固氮细菌、硝化细菌等。这些微生物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附着,同时也可以帮助净化水体和改善土壤环境。

(3)植物种子添加。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植物种子,如草籽、灌木树种等。这些植物种子可以在混凝土表面生长,形成植物覆盖层,增加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并提高生态效益。

(4)施工工艺控制。在施工时需要注意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多孔结构和微生物添加的均匀性。此外,还需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土条件合理设计植物种植方案,确保植物能够顺利生长并形成良好的植被覆盖层。

(5)生态监测与管理。在护坡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生态监测与管理,定期检查植物生长情况、微生物膜的形成情况及护坡结构的稳定性。根据监测情况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护坡结构的生态功能得以发挥。

2.2土工固土施工技术

在河道护坡工程中应用土工固土施工技术时,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土工材料,如土工布、土工格栅等。其次,根据设计要求,在河道护坡的表面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固定在土体上,并与土壤形成整体结构。同时,可以在土工材料上方铺设一定厚度的土壤层,并在其表面覆盖植被,以增强护坡的生态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土工材料,例如,选择抗拉强度较高的土工格栅,用于护坡的防冲刷部位;选择透水性好的土工布,用于整体覆盖,以提高整体抗水流冲刷能力。最后,需要注意土工材料的铺设和固定,确保其与土体结合紧密,避免因松动而影响整体的护坡效果。

2.3自然原型施工技术

自然原型施工技术可应用于各种护坡工程,包括河岸、湖滨、坡地等地形的护坡工程。可根据不同地形和工程要求,灵活选择材料和结构形式,以实现最佳的护坡效果。在河岸护坡工程中,可利用当地的沙石、碎石等天然材料,结合植被覆盖,构建自然坡面结构,提高护坡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在湖滨地区,可利用当地的湖滩土壤和植被资源,进行自然护坡施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在坡地护坡工程中,可利用当地的土石材料,结合生物护坡技术,打造具有自然观赏价值的坡地景观。此外,自然原型施工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如生物工程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等)相结合,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护坡工程施工。

2.4三维植被网施工技术

(1)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坡面、沟渠等施工区域无杂物和杂草,保持整洁;(2)对于坡度较陡的坡面,需要进行地形修整和平整处理,确保坡面平整,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坡度和坡坎处理;(3)将三维植被网铺设在坡面上,使用扎钉或其他固定设备将其固定在坡面上,保证整个网面紧贴坡面,边缘留有足够的重叠区域,以便于连接;(4)当需要铺设多块三维植被网时,需连接相邻的网面,使用扎绳或其他连接件将网面连接紧密,保证整个坡面覆盖完整;(5)安装完三维植被网后,可在网格孔隙中撒播植物种子,选择适合生长环境的植物种子,利用三维植被网的保护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和根系扎根;(6)定期养护管理已铺设的三维植被网,包括定期浇水、除草、补种等,确保植物能顺利生长,并逐渐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

结束语

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对保护和修复河道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合理并规范地应用这些技术是保障生态环境和河道安全的重要举措。在护坡工程结束后,需建立河道护坡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监测植被生长情况、土壤侵蚀情况等,及时跟踪施工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蔡健.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3,8(13):89-91.

[2]韦敬民.浅析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3,51(10):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