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于加强学校的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规避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课堂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关注,这些重视与关注不仅仅是教育层面,更是社会层面和家长层面,从音乐课程开展情况来看,目前的音乐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度关注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活动
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环境主要在学校,这是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固有思维,并且现在还在继续付诸行动。也就是说,截至目前音乐教学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由学校安排课时课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音乐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程度不够,教师过度地关注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情景的创设,导致音乐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创造性与自主性。事实上,音乐诞生于人们的劳动实践。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渗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把音乐还原和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过度关注听唱教育,忽视技能提升
教室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用在引导学生听唱上,过于注重学科的基础知识传授,培养学生机械性、记忆性、本能性的音乐思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与目标都是围绕学生能否听懂音乐节奏和韵律,能否准确地进行演唱,丝毫开阔不了学生的视野,更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很难把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最主要的是这种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发展。传统的音乐教育主要是以听唱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识谱,然后教唱,这种教学方法在如今的课堂上依然盛行。
二、实施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将德育融入音乐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立足思想品德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教师应对音乐作品的优劣进行基本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给学生推荐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打心底里爱上音乐。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要具备专业的音乐素质,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爱国教育,用音乐激发学生勤劳勇敢、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帮助学生步入正确的人生轨道。
(二)借助主体课堂,巩固基础知识
课堂是音乐教学的主体,但不是全部,之所以说是主体,因为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音乐教学的主要途径在于课堂。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教学主体,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很多学校,尽管音乐学科的课时与课量都很充足,但是学生学到音乐知识并不多。多数情况下,学生对节奏、节拍、韵律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音符、乐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并不多。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对开展学生开展这方面知识的教学,通过课堂音乐会、大师课、合唱、认读等各种形式,把音乐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摒弃只唱不认、只听不学的传统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依据音乐基本的原理能够自己拼唱,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编排,加深学生对特定情景、场景和背景的思考,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预期效果。当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特别注意不能走向极端化。基础知识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注重素质教育
教师应充分了解音乐对提升综合素质的巨大作用,积极开展音乐宣传教育,向广大家长介绍音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些家长不重视音乐教育,甚至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对此,教师应积极转变家长的错误想法,提高音乐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教师还要勤于思考,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营造浓郁的音乐学习氛围,并设计各种有趣的音乐游戏,从而开发学生的各项音乐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师还应该把握现代音乐的新方向,为学生推荐具有时代感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音乐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
(四)家校合力教育
教育是多角度、多方式、全方位的,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单纯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音乐除了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了达成该目的,可采取家校合力教育。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学校与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特长与其家庭的实际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动员家长带领学生参与社会的各种音乐活动,从中发现并赏识学生的特长,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艺术发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一个系统化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强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还要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寻求教育良方,然后扬长避短,对症下药,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并将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这样才能达到学生与教师目标一致、理念相同、教学方法互补的良好效果,形成教育合力,既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让音乐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丽梅.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对应之策[J].新课程(中学),2020(6):37.
[2]徐海涛.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