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陈金莲

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第一小学,029400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学也在持续地进行着变革,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小学生天真单纯,因此,在音乐教育中,老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音乐的理论和实际的教育,而且要向他们传达真善美。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美育;渗透
DOI:10.12721/ccn.2024.1570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小学音乐中进行美育渗透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进行美育渗透教育时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积极地进行,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老师们也要注重针对同学们的反馈,主动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提升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为同学们解答。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进行切实地提高,使他们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适应了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小学音乐课堂美育渗透的意义

进行美育渗透教育,可以对有思想、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进行有效培养,而不是像工厂里的产品一样,一成不变,没有新意,没有创意。在对音乐的学习产生了某种情绪之后,学生就会将这种情绪转变成一种学习的动机,并养成了一种对音乐的强烈爱好,这样才能为构建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和良好的基础。同时,它还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音乐学习。因为小学生们都比较活跃,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此外,在学生们看来,传统小学音乐的学习是非常单调无味的,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反感的情绪。实施美育渗透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在心理上与音乐形成一种关联,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小学音乐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音乐课堂美育渗透的策略

1.提高审美体验,培养美育素养

好的乐曲能带来美的感受,这是由于乐曲的精髓是审美。审美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可以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它是一个高级的思维过程,它能使人的情感,想象力,理智,意志等获得经验。在具体的美育素养培养中,老师要与学生进行高效的交流,科学地制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优美的歌词和悦耳的旋律进行深入地挖掘。以教材中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动感为基础,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构建出一种美丽的审美体验,进而可以更好地对他们的美育素质进行培养,为他们的个人审美品质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通过增强学生的美学经验,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美育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不断前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有效渗透美育教育

因为学生的特征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审美也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老师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是同样的人,有着同样的兴趣。而在此基础上,要针对不同的个人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因为在小学时期,学生的美育素养还没有形成,他们对音乐的学习也是很浅薄,对音乐的认知也不深刻。所以,在艺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拓宽他们的音乐视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小学生喜欢流行歌曲,而在我国漫长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它们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它们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把我国的民谣、音乐教学做得很好,更要使学生能享受到国外的名曲、名曲,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教师要加大对音乐教学改革的学习力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从古典音乐中获取精神食粮,从古到今、由内而外地渗透美育,拓展音乐的视野,提高音乐的美育素养。

3.开展高尚情感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一方面,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的,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同时,它又能最深刻、最巧妙、最精确地体现出人的感情经历。音乐的社会性作用在于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内涵、获取精神力量、升华思想内涵等。现在,流行歌曲已经被高调地当成了一种商品,在学校里也不能免俗,小学生分辨优劣的能力比较差,但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模仿能力,这就会形成一大批的追星者。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丧失了人生的意义,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老师应培育学生为之奋斗的价值观,并让学生在听,唱,说,跳,表演,配乐,感受。教学方法:作品要有美,要有思想,要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要对欧美进行有效的身体教育,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解释音乐的乐趣,以此来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4.引导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演唱,抒发音乐之美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要使学生在唱歌时更多地表现出自己的身体语言。老师要使歌唱的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的思想被接受,被尊重。在授课时,应将学生分成小组,由部分学生主唱,部分学生辅佐舞蹈等。通过多种方式的歌唱,能使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5.让学生在编创活动中体会到音乐的创造美

创造活动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它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并肯定了音乐活动的创造心理,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学,也可以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展开整理和引导,并让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法在音乐活动中得以展现。在小组中,同学们可以通过音乐剧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创作,让同学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亮点,从而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让同学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经验。在学生演奏完毕后,对于一个由自己参与创作的作品的喜悦是十分珍贵的,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结论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美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情感的需要。在音乐课中,如何让学生欣赏并实现他们的音乐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就必须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而且可以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袁佳佳.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美育渗透教育[J].北方音乐,2017(13).

[2]王红梅.新课改下美育渗透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名师在线,2018(22)

[3]孔媛.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教育[J].学周刊,2017(11)

[4]黎翠当.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J].新课程,2021(46).

[5]丁树佳.浅谈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1(84).

[6]王莉.让美与心灵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2).

[7]吕林.情境相融,让音乐课堂变得灵动——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教育界,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