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米慧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潭溪镇中学,416113

摘要: 初中阶段学生对音乐的系统认知已经从初级阶段过渡到了熟稔阶段,但是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大部分还是出于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表达方式来保持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同时,在初中阶段,青少年的心智仍处于发展中,学生对一件事物、一门学科的认知将会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习惯与价值观,所以初中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初中音乐;音乐教学;民族音乐
DOI:10.12721/ccn.2024.15703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民族音乐是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它包罗万象,具有很强的传承意义,是我国艺术的瑰宝。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与民族音乐有关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民族音乐元素,从而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

一、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的价值

(一)推动民族音乐的普及

初中生的情感认识能力与学习能力都亟待提升,这时学生会通过日常生活及学习认识到更加多元化的世界,并从中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展成个人的爱好。此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民乐知识,能将民族音乐文化在新一代青少年中推广,让学生对民乐文化有所了解,并对其产生兴趣,有效推动民乐的普及和传承。

(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民族音乐中不仅有专业的音乐知识,还富含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多种人文精神,学生能从情感角度与音乐产生共鸣,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利于学生接近音乐的本质,感受到真正的音乐文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优秀的情感认知、表达能力,只有在充盈、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学生才能走入音乐本真,对音乐进行全面的赏析。而民族音乐普适性、大众性与日常性的特征,可以充当学生与音乐之间的精神桥梁,起到良好的承接作用,让学生探寻到音乐的精神文化。

(三)促进学生理解民族文化

文化多元是多民族融合国家的特色之一,我国不仅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更有着56个民族的融合文化传承,它让我国拥有异常丰富的文化底蕴。民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环,将其融入初中生的教育工作中,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悠久的文化传承精神,感悟民族文化历史,让学生在自豪与骄傲中衍生出民族使命感。音乐是一种听觉享受,也是多数当代年轻人选择放松、休闲的一种方式。音乐的文化性、情感性极高,是作者、表演者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途径,因此在民乐教育中,能有效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文化素养。

二、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创新音乐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先范唱,再让学生跟唱的教学方法,这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是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比较倚重教材,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它的特点,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可以充分激发课堂的活力,活跃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与满足感。比如,在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的时候,作为一首新疆民歌,维吾尔族的同胞经常用歌舞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了解了这首歌曲创作背后的环境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播放与这首歌曲有关的标志性舞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模仿表演。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职责划分,有的学生进行歌词演唱,有的学生负责伴舞,舞蹈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对音乐的特色也是一种更为直观的反映。这种独特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但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味性,而且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感受其独有的风格特点。同时,教师应该在学生对歌曲和舞蹈进行模仿编排的过程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在创新的教学形式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做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挖掘本土民族音乐资源

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够局限在已有的教育资源中,除了音乐教材中已有的民族音乐资源,教师还应该扎根于脚下的土地,挖掘本地区所具有的特色音乐,从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因此有着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每个地区都有着特色的民俗文化,诞生了充满本土特色的音乐风格,这些都是各地区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并引入教材中的宝藏。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做到能够充分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储备,能够在教学中用最新的民族音乐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此让学生明白孕育了自己的土地上有着怎样的音乐文化,由此产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例如,陕北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风格而广受赞誉,其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朴实无华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宁夏花儿是当地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这种高腔山歌不仅表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更是一种男女对唱的情歌,表达了回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将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音乐融入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一起挖掘自己身边的民族音乐,或者带领学生参观本地区的音乐活动,没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在教室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以此强化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知,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内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在音乐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问题,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课程设计和创新,把民族音乐文化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之中,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5):78.

[2]孙红.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民族音乐文化[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