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巧“发”学生之声,喜“现”课堂之美—— 浅谈小学音乐发现课的创生构建

胡佳莉

宁波市宁海县胡陈乡中心小学,315600

摘要: “发现课”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类型,笔者结合音乐拓展课程在本学校的意义及开设情况,将“发现课”的实践理念通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百花齐放,各有异彩”、“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三个方面,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在每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对常规课堂设计萌生一种新的理解,从而构建一个高效有趣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 发现课;音乐课堂教学;常规课堂设计
DOI:10.12721/ccn.2024.15703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使各个学校纷纷开展了“校本课程”——即为本校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进而实施的课程。音乐中的发现课的意义在于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素养的培养,因而引导学生能够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取得一个正确发展。但学校教学的落实不仅仅只能依靠发现课的实施,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学校音乐常规课堂不应该只是拘泥于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应该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培养。所以我将基于发现课三个方面的发现探索,对于常规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以下几个策略。

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 发现课程基于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表达个人的情智。”

发现课的构建与实施需要面对每个年龄段的全体学生,学校会要求每一个老师必须根据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校里可利用的硬件、软件资源,确定好各年级小项目进课堂的内容。

绝大多数老师会眼着于该年龄段学生实际的音乐发展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所以课程的开发首先考虑的便是满足学生们对音乐较有兴趣的一方面作为他们的发展需求。如我们学校开设的音乐乐器发现课《陶笛乐园》。该课程满足了学生对音乐乐器的探索,在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音乐水平的同时,也能实现“乐器进校园”的教学特色。高段音乐欣赏发现课分别有《跨越千年的中西音乐对话》和《声入人心》,这两门课程的开发也是基于学生们对世界音乐历史的好奇和对歌唱教学的发展需求所开展的。

2.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为了使小学音乐课堂更具高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应融入兴趣教学,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使音乐教学能快速高效的进行。对于小学低年龄段的孩子而言,好奇心是鼓舞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很大部分动力,若是一堂一成不变的音乐传统课堂便会学生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若每一堂音乐课对于学生都是一种新的体验,便能让学生对每堂新鲜的音乐课充满浓厚兴趣。树立学生们的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为他们热爱音乐直至终身去学习、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以小学一年级的歌唱课《小青蛙找家》为例,教师先以音乐小列车的游戏方式来吸引每个孩子参与到小青蛙“呱”声节奏学习中。音乐开始的时候,教师开着音乐小列车来到一只小青蛙前面,然后请他起立,教师念“跳跳”,他接“呱呱”,教师念“跳跳跳”,他接“呱呱呱”,确认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后邀请他乘坐音乐小列车。提示教师的小列车只开往守纪律的小青蛙那里。在完成前半部分的音乐游戏之后,换一个方式来考验学生们的歌唱反馈。这样的课堂设计能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加多样化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当中去,提高对课堂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精神面貌还有课堂反馈中都能感受到,兴趣教学对于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应该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段的学科特点,在音乐课堂中不断进行探索,设计出最适合于这个学段学生发展与进步的趣味性课堂。

二、百花齐放,各有异彩

1. 发现课程凸显特色

随着音乐教育模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课程的改革也一年一年逐渐完善变动,越来越多的学习开始重视地方文化传承的以及中国文化断层的问题。学校的音乐课程不断进行更新替换,却依然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发现课却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

2. 落实常规 自成一格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

音乐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离开传统桌椅来到只有音乐椅的功能音乐教室,“解放身体”也是音乐课与其他课程相异之处。这就要求音乐老师从音乐的环节与内容知识出发,设计具有特色的音乐教学常规。特色的教学常规不仅仅能从有趣新鲜的方式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纪律,还能做到衔接课堂内容环节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段的音乐课堂更是展现特色课堂常规的“培养皿。
(1)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有趣的课堂问候

低年级段孩子对于音的要素掌握远远不及中高段的孩子,对于简单地问好环节,既要保持新鲜感也要从孩子实际的音乐感知能力出发。

对于一年级上册刚入学时,笔者采用一种节奏模仿的方式进行问好。

例如:老师拍肩:X X X | X X X ||  

同学们  早上 好

学生拍肩回答:X X X | X X X || 

胡老师   早上好

(也可以通过不一样的动作来考验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对于有了大概音高概念的低年龄段学生,可以用“轮唱”的方式进行课堂问候,轮唱营造出的此起彼伏的和声效果,也能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2)通过情景设置来规范常规

教师让学生聆听音乐之前,为了让学生明白怎么去聆听音乐,如何用肢体动作来表达音乐所传递的情绪等等,可以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学一年级《火车波尔卡》这节课,笔者运用师生合作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wu -、honglong、kacha kacha”来学生设置一个火车即将从远方驰来的情境。并且提醒学生们:“各位小乘客们你好,欢迎乘坐一(1)班的音乐小火车,请你们坐好不要乱动,我们得音乐火车即将开动,请千万不要将手伸到窗外,切勿大声喧哗。”以列车员的语气来描述带入情境的同时,也能通过话语来提醒学生的坐姿与聆听音乐的纪律、
三、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1.发现课程贵于实践

发现课与实践密不可分,音乐校本课的开展也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学习场所不仅仅只禁锢于教室内,也可以在教室外。教授方法也可以解放传统的讲授法,以探究实践为主。临近一学年的学期末,几个音乐发现课的师生会联合邀请全校师生来观赏一场艺术展演,里面包含了每个音乐发现课程的优秀展示和合作表演。

2.创造情景 感受实践

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强调“教学内容应艺术化而非知识化”,“教学目标以掌握音乐经验和音乐活动能力为主而非乐理分析能力和公共表演能力”。对音乐课堂,教师应该激发学生自主的情感表达体验,而并非通过口头表述,所以应将实践活动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途径。怎样去设计一个音乐实践活动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而“唱、听、动、创”是最好的音乐体验手段。达尔克罗兹创立的“体态律动”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性体验,通过身体的音乐节奏和肢体律动丰富音乐的经验,最后获得精神、情感的满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何杏军.关于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性思考[J].读天下,2016
[4]李渝梅,李方元.《音乐课程编制中有关课程知识的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