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音乐是一种传统性、传承性的艺术,其可通过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社会发展进行赞颂和传承,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红色音乐是一种传承革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其是助力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时期,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红色音乐的教育作用,加强红色音乐的感染力,使学生们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弘扬自己的革命精神,在红色音乐的熏陶下,培育其思想素质及精神信仰。
一、红色音乐文化释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所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精神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种革命文化,极具历史文化内涵。而“红色音乐”作为“红色文化”中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类型,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红色音乐文化承载过去、启迪现实、昭示未来,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现实意义。总的来说,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国人的重要精神财富,其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至为关键。
二、基于红色音乐文化融合的小学音乐教学路径
小学音乐教育中红色文化的普及,既可以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唱红歌”、“品红歌”是最典型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它可以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冲击,让他们获得心灵的力量,从而影响和教育他们,同时,多种形式的红色音乐教育是弘扬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融入,体验魅力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而言,最为直接的方式便是将红色文化融入音乐课堂,以“讲红故事”、“听唱红色歌曲”等方式,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并充分运用红色文化的资源,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卢沟谣》一课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对卢沟桥进行了解,对卢沟桥的历史、对《卢沟谣》的创作背景等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歌曲把国家兴亡和永定河的自然风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童谣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在《卖报歌》的课堂上,老师可以介绍作者聂耳和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并让学生了解“小毛头”这个卖报小女孩,体验新中国建国前贫困儿童的艰苦生活,以歌唱的方式感受到报童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的辛福生活,坚定为美好明天而奋斗的决心。把红色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营造“红色”教室氛围、“红色歌曲”等教育资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红色音乐与文化的美。在音乐教室里,以红歌为载体,欣赏红色古典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其健康地成长,逐步形成积极、热情、自信的性格品质。
(二)校本课程,丰富体验
近年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是一个热门话题。在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课程、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实施校本课程的建设来实现对“红色文化”的整合。红色音乐校本课程体系经过不断的整合、提炼和构建,可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多种具备鲜明特色的红色教育资源,使红色音乐得以在校园内传播。如,黄河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图腾”最典型的标志。黄河滚滚东逝,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其既是中华人民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象征。在校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便可借黄河这一载体。《保卫黄河》把游击队战士们在万山之间、青纱帐里,举枪挥刀保卫家乡、保卫中国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歌曲所传达的感情,学校合唱社老师通过对其所处的年代、曲调、歌词的内涵,发掘其内涵,加深他们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在精心组织编排中,挖掘出红色音乐文化,并巧妙地构思校本课程大纲,引导同学们在黄河文化中深刻地体会到黄河文化的精华。
同时,在舞蹈教学中,也可以有效传承发扬红色文化。如,在表演《映山红》舞蹈时,首先应知道《映山红》所欲展现的是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不惧艰辛、舍生忘死的大无畏形象,随后便深受影响,在理解了这一层之后,学生们的舞蹈便会更加整齐划一,甚至每个人的呼吸频率都是一样的,心跳节奏都是一样的,从而舞出红军战士们的配合,舞出他们的精神,舞出他们的灵魂。
(三)梳理经典,深化认知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都有代表红色音乐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对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学习红色音乐,从而理清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加深对红色音乐的认识。比如看《四渡赤水》、《长征》等影片片段,就能领略到红军在长征中艰苦且光辉的历程,之后再学习《四渡赤水》这首歌曲的时候,就会有相应的场景出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让学生对这首歌的内涵和意境有了更深的了解。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红色文化,比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或者进行红色文化研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红色教育”,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熏陶和感染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们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主题可以是红色歌曲,也可以是红色故事,也可以是戏剧表演,都能达到震撼心灵、启迪思想、促进心灵成长的教育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音乐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红色音乐文化在培养中学生的优良品格、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在小学阶段,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红色音乐”教学,引导学生们去听、去欣赏、去欣赏那些经典的红色歌曲,体会到革命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人生、世界观,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实践表明,要使红色文化的精神意蕴扎根于小学生的心里,就必须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从而使红色音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每一名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高碧.浅析红色主题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思政教育功能[J].美眉(教研与美育),2022(7):0217-0219.
[2]王福停.探索红色音乐在中小学的育人价值与育人模式——以上海民办南模中学为例[J].东方娱乐周刊,2022(11):0190-0192.
[3]毛带梅.浅议将红色歌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法[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9(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