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
游戏化课程一直是中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一般包括五个类别,依次是:律动活动、演唱教学活动、敲击乐教学活动、歌曲游戏和音乐教学活动。但通过许卓娅教授的深入研究,认为可以把这五种教学活动概括为演唱、律动、节奏乐等三项。音乐教育本身即是一个独立、自由、自我享用的游戏,而一切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都必须发展成为游戏的过程。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使幼儿独立发展,感受成长的乐趣。而游戏化活动的核心理念就是把音乐老师所设定的课程目标变成幼儿努力实现的学习目标。通过音乐教育游戏的教学活动,可以基本实现幼儿身心安全和生理需要,并鼓励幼儿利用自身力量满足发展需求。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质是为了提高幼儿生活品质、生活质量,因此音乐教育应借助音乐对幼儿进行人格教育,其重点并不在于教幼儿读唱、舞蹈、奏乐的基本技巧,而在于利用音乐帮助幼儿们建立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生存、学习、工作环境心态。活动的过程不仅仅注重于幼儿是否歌唱正确,动作流畅或幼儿对歌曲内容的认知准确与否,老师还需要注意幼儿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积极性、高度参与感,能否积极思考与反思,是否积累了行之有效的认知方式,在活动中如何关心伙伴,在活动中怎样克服困难等等。从活动本身层面,可以引导幼儿,让他们自己探索游戏活动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实践意义。利用活动流程、空间环节、互动过程等环节使音乐教学活动精细化、可执行化。游戏流程扎根于幼儿认知的成长规律,注重幼儿品德、学习、智能的整体开发。
二、情境导入将幼儿沉浸于游戏之中
幼儿教师要进行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时,应该将游戏情景贯穿整个音乐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幼儿都可以在情景化的音乐游戏中自由地投身愉快的音乐教学活动当中,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对歌曲的情感体验,而情景化的游戏情景又能调动幼儿对参加音乐教学活动的兴趣,能让幼儿更专心、投入地参加整个游戏过程。在歌曲活动“狼和小兔”中,笔者设计了“兔母亲带着小兔子去山林里跳跳、吃青草,山洞里有只大灰狼,小兔子吃青草时要仔细听各种各样的声音息,躲藏在丰富的草原(椅子)后”的情景,幼儿充分融于情景中,在游玩情景中自然而然地辨别乐器及歌曲的变化,小兔子在设计的草原、草丛以及“大灰狼的家”多个情景里,玩“吃草、躲避”的游玩活动,在游玩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内涵,体会游戏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三、形象化的音乐保证活动的流畅性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张驰有度,重难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难点和轻松的知识点的合理过渡就可以形成音乐教学活动的活力,而这些活力和乐曲本身都可以给予幼儿精神的享受,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用太多生硬的命令很容易损坏教学活动的顺畅性,要多用形象化的音乐命令,形象化的命令既能够避免无用的教学活动过程,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音乐艺术素养,使艺术活动本身变成了一曲顺畅的乐曲。为使幼儿熟悉活动中的狼和兔的音乐形象,教师首先要给角色挑选不同的音乐,以确保人物外貌和乐器声音结合,师幼一起分析各种乐器的声音,为小兔配上碰铃,表现幼崽的灵巧、生动;为大灰狼配以鼓,表现大灰狼凶猛、厚重的感情。其次,为了进一步让幼儿体验二个动物的意象,老师可以选择二个截然不同的歌曲,并且保证段落结构清晰,连接与过渡处特色鲜明,让小班幼儿们体验活泼与激烈的情绪变化,表现小兔的歌曲轻盈、生动,让小兔子轻轻松松、快乐地吃草;表现大灰狼的歌曲凶猛、厚重,使小兔子焦虑、恐惧地躲避,创造出一个时而松弛、时而紧绷的气氛,小兔子们聆听着形象化的歌曲指令,幼儿通过合理地变换二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完成了音乐游戏活动,并沉浸在当中,
四、编制游戏儿歌让幼儿边念边做
幼儿园生活是一种动态的生活经历,教学途径的生活往往是富有各种挑战性、反应性强的。随着幼儿园幼儿们步入集体生活时期,自身的生活经验也为幼儿们提供了各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对个体求生意识的培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对这个年龄的幼儿们来说,学什么东西他们都很感兴趣,但也只是维持了很短的时间,而且并不容易集中精力,已形成的学习习惯也易于忘记。正是在这个前提下,一个有序渐进、日积月累、耳熏目染的游戏化情境型的教学模式就出现了。经过实践证明,这个模式能够帮助幼儿们在游戏的环境里,掌握各种生活实践基本知识。五、游戏化的学习兼顾学习品质的培养
幼儿们在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心态、良好行为取向和学习品格并非独立存在的,也并非具有脱离教学内涵的抽象的学习品格,它是在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逐渐体现出来的,也是由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和实际教学活动中慢慢养成的,在幼儿园的音乐游戏“狼和山羊”中,老师要有意识地诱导幼儿参与活动,以培养幼儿们对音乐游戏中动物形体、歌曲、乐器等的浓厚兴趣。当幼儿遇到大灰狼而感到恐惧时,就要训练幼儿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比如在幼儿园开展一次“埋伏”活动,让幼儿分别扮演山羊和大灰狼,当山羊听见大灰狼的声音时,这些山羊感到特别焦虑,变得有点杂乱,产生了一系列互相推挤的动作,这时候老师要尽快缓和幼儿的恐惧心情,告知幼儿如果听清不同的信息,躲在“草丛”里就不会被大灰狼看到,就可以逃脱危机。活动后经过交流和总结,使幼儿们明白遇到威胁后需要如何做,通过这样就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活动取向和积极主动的心态。
六、角色化的语言激发幼儿兴趣
音乐游戏活动中人物的选择要适应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以2—3个为宜,这有利于小班幼儿在较短的时期内抓住人物特点开展音乐游戏活动。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可通过人物化的语言教学,使幼儿较好地掌握游戏活动具体内容,激发教学活动趣味,在游戏化教学活动“狼和小兔”中,设有狼和小兔二个人物,音乐人物形象突出而且具有感染性,老师以“兔妈妈”的角色指导幼儿“幼儿,妈妈带你们去山林里找青草吃,我们走吧。”幼儿马上陷入了角色游戏活动的情绪状态中,紧接着,“兔妈妈”又说:“山林里好多小兔子在合唱,你也唱首歌吧。”指导幼儿学习复习乐曲。再接下来,“兔妈妈”说:“宝贝不但唱歌好听,跳舞的本事也很不错的,你来跳个舞吧。”引领幼儿学会跟着歌声的旋律地表演,使用人物化的语句,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展示不同的情景,调动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浓厚兴趣。
音乐不但可以训练和增强幼儿的审美意识,提高幼儿的灵敏度,成为幼儿的和谐发育、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方式。随着时代进步,各类通俗音乐也渐渐走进了幼儿的生活,使他们逐渐非常感兴趣。面对这种音乐,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不假思索地就完全接受,老师要进行严格筛选。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要努力做到既不忘记过去,又有新的突破。
七、结束语
把不同的音乐类型运用在幼儿园小班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通过幼儿的音乐素养,所以,在小班阶段必须培育幼儿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以游戏化的方法呵护幼儿最淳朴的自然天性,切实让幼儿体会幼儿期的特殊学习生活,感受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中“玩”所带来的乐趣,得以良好的提高幼儿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孙璇泉.凸现幼儿音乐活动的音乐性[J].浙江教育,2015(2):115-117.
[2]范怡.谈教育的“小步递进”[J].学前教育,2016(23):136-139.
[3]李季湄,冯晓霞.小班开展游戏化活动的有效策略解读[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6):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