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脑梗死作为脑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寻找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减轻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成为当前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 50 例,对照组患者 50 例。实验组患者有男性3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5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11.3) 岁。对照组患者有男性 35 例,女性 15 例,患者年龄在 53~80 岁之间,平均年(66.7±11.8)岁。纳入标准:
所有脑梗死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未进行溶栓治疗;凝血功能未见异常。排除标准:其他肢体功能障碍;肝肾等主要器官病变;脑出血或颅内其他病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物理康复治疗。物理治疗旨在改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1]。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电疗法。运动疗法: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特定的运动或者体位排列,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电疗法:使用电流刺激治疗,如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来减轻疼痛,或功能性电刺激(FES)来改善肌肉功能。实验组在接受康复基本治疗的基础上,额外接受针灸推拿治疗。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选取患者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的足三里穴;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的风池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两耳尖连线的中点上百会穴进行针刺,每次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以达到得气(患者感觉到针刺带来的特定感觉)为宜,每周3次,持续12周。采用特定的推拿手法,针对肢体功能障碍部位进行治疗,使用手掌、手指或拇指沿肌肉纤维方向进行推滑的推法;以手掌或指尖围绕关节或穴位进行旋转揉动的揉法;捏握肌肉或筋膜的拿法;在特定穴位或疼痛点上使用指尖进行点压,刺激穴位的点按手法,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3次,同样持续12周,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和反应调整力度,确保患者舒适[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疗效评价以及肢体功能改善程度。疗效分级被分为三个等级:显效、好转和无效。肢体功能改善程度依据关节活动度FugI-Meyer评分进行划分: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反映出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研究中,通过比较针灸推拿对老年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改善效果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从关节活动度的角度来看,接受针灸推拿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ugI-Meyer评分的变化也反映出针灸推拿治疗的显著效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ugI-Meyer评分显著提高[3],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疗效[n(%)]表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3.讨论
本研究的成果不仅揭示了针灸推拿治疗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对老年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改善的显著加成效果,而且强调在康复医学领域内,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价值与应用潜力。针灸推拿是一种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其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关节活动度、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效益,为老年脑梗死病人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4]。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治疗在老年脑梗死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肢体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而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因此,建议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积极整合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以实现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支持。
参考文献:
[1]郑懿, 曹利民, 刘涛涛, 闫海源, 邱筱娜, 张万钧. 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J]. 贵州医药, 2022, 46 (07): 1117-1118.
[2]戴倩雅, 杨倩怡. 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针灸推拿+康复训练治疗对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促进作用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2, 51 (01): 90-92.
[3]戴娅, 王钰, 张杰, 谭雪榕. 针灸推拿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医康复中应用效果探讨 [J]. 中外医疗, 2022, 41 (05): 190-194.
[4]陈琳, 王欢. 针灸推拿对老年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 (17): 2166-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