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以兴趣为导向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那美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150001

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应加强音乐美育,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情趣培养;作用
DOI:10.12721/ccn.2024.15741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良好的音质是一种学习动力,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激发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鼓励应成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情感发展的动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如何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好感,如何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好感,这是艺术中的艺术。在新课标下,音乐教学应遵循“审美本位”、“兴趣本位”、“审美本位”等原则。教师应使音乐的艺术魅力得到最大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审美心理特点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缺乏"关心"动机时,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仍可从音乐技巧与知识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忽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音乐美感是不可能的。在进行音乐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应该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以每个学生的观察和理解为基础,让学生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音乐活动中来。培养兴趣,使学生有成就感、自豪感,从而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兴趣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兴趣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它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小学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在小学音乐课中运用趣味教学方法,既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革新,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提高教学效果。在教育改革的紧迫形势下,许多小学音乐老师把创造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创造性的途径,然而,创造性地运用情况却并不理想,许多困难的因素也越来越不可小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怎样才能更加高效地运用这种方法,使其在实践中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2音乐教学中“激趣”的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需要从有效的"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入手。有很多方法可以鼓励音乐学习。

2.1实施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涨起来

师徒关系是全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对于小学生而言,师徒关系是激发学生对音乐兴趣和热情的导火索,是学生体验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的里程碑。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音像屏幕上的多媒体引导、音情故事引导、语言创作情境引导等新的引导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音乐课上引导人们的方法很多,有时可以把各种形式结合起来穿插。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音乐课更具魅力。

2.2通过情景教学来带动学生

“用"是学习的最高效果。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精心设计、创造科学、适宜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听写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语境,用优美、优美、自然、流畅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音调来描写歌曲。中境线将学生在人文情境中的感受转化为想象的翅膀,在人文情境的歌声、激情、思绪中穿梭寻觅,触发想象。

2.3使学生有足够的想象力,让学生愿意去学

对儿童心理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觉能力较差,这给音乐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逐渐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歌曲中建立起文字与音乐的联系,在抽象感觉和意象感觉之间进行转换,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3.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独特的教学形式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烦,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发展。老师们精神状态好,学生情绪稳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表达自己,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1)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上应该增加唱歌的内容。这个学生最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恰当地表扬和鼓励能在学生心中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音乐史上源远流长。音乐课是要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和影响。感受是审美体验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课中,我们注重发挥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它贯穿于整个审美心理过程。能迅速适当地激发学生进行即兴的音乐表演,发现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美和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歌唱,正确表达歌曲。感情与艺术之美。缩小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2)因为各种原因,一节音乐课结束后,在音乐的语言里,聚集了热情和热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觉得音乐课真的很有趣。老师讲课精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注意力、记忆、思维和想象力保持较高水平,学习效果必将得到提高。通过多练习,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而艺术家则是通过对俱乐部里一个真实的或令人感动的事物的情感表达而重新创造。

4.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创造能力

音乐是最有创造力的艺术之一,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乐曲是一种感情的语言。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情感语言,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需要一个生动而精练的语言来改变世界上教师、教室和书籍的普遍使用。"音乐之道'这门课既刺激又迷人,就像磁石一般吸引了学生的心。充实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使单调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兴趣教学法——图画

从总体上看,艺术与音乐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趣味形象教学法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同样适用。小学生应激发兴趣。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图像的艺术。二者都属于形象教育的内容,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例如:在“闪亮的小星"课上,小学的音乐教师能设计出简单的笔画:蓝天、闪烁的星星、宁静的月亮、高树、孩子们等等,让孩子们看到美丽的夜景,然后把这些东西串成一个整体。很容易想象,当学生们喜欢这些图片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通过看图学会唱歌。他们只有在真正理解了歌词的意义后,才能唱出这首歌。通过声乐作画,使学生更好地热爱自然,真正体会音乐之美。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音乐的作用是净化心灵,强化内涵。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工具。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强调多样化的模式,创新音乐教育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同时,教师要对教育工作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与孩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体验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聪.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22(06):79-81.

[2]杨丽.小学音乐课堂新教学方法研析讨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3):210-213.

[3]李雪宁.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22(03):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