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趣味教学属于文化教育范畴,它充分利用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解决在哪教、怎样教、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国内外音乐教育系统融为一体,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音乐趣味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参与度高,音乐学习兴趣高,教学知识综合性强。
一、当前小学音乐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
在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然后再对全曲进行分批唱和轮唱。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效果却并不突出,很多时候,学生们都在努力地唱歌,却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教师指导技能欠缺,课堂生成性不强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到独唱、领唱与合唱的重要性,但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技巧。就拿合唱来说吧,合唱中的声音练习和声部训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因为班级容量和音乐课程地位的局限,许多学校对音乐课程的效果并不是很重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把目标定位在会唱的层面上,而对学生的音色、音准和合唱配合度等方面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和指导,这就极大地降低了音乐课程的效用。
(三)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缺乏实效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善于“模仿”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一点,为他们以后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将会对他们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目前很多音乐老师对此关注不够,仅仅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定为“学唱几首歌”。由于缺乏对“体验式”、“探究式”教学的认识,缺乏对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使小学音乐教学变成一场“学唱某一首歌”的枯燥课堂。
(四)学生缺乏基本的音乐兴趣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学生对音乐课上所教内容缺乏兴趣,从而造成了他们对音乐课本身的忽视。如,部分小学生热衷于流行音乐,不愿去学经典的红歌,不愿去学课本里的歌曲;另外,由于音乐课的气氛太过沉闷,学生的情绪很难被调动起来,因此不愿与老师合作,甚至还会扰乱课堂秩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
二、浅谈趣味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通过情境渲染引发学生的兴趣
枯燥的乐理知识、发声、节奏练习和听觉,光靠老师的解释,是很难让小学生们理解和接受的,更别说让他们感兴趣了。所以,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并结合小学生的爱好,以情境化和趣味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老师在学《我跟阿爹拉骆驼》时,可以模仿拉骆驼的形式,使学生能真实地体会到拉骆驼的工作,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丰富的课堂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要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了解他们喜爱的音乐人,并将他们的作品贴在课堂上。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音乐素质,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故事塑造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思想较为天马行空,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种思维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音乐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和拓展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开始时,首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再进行一次新的音乐教育。例如,在《乌鸦与狐狸》这门课上,老师首先要讲一个讲关于乌鸦与狐狸的小故事,让大家把故事内容融入到整个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他们的音乐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音乐中去。
(三)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到音乐教学中
多样化的小学音乐教育应坚持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美术、舞蹈、写作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各种艺术形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将音乐与艺术相融合,将歌曲与图画相融合,以颜色、线条等方式表现歌曲的内容,让歌曲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歌曲的认识。把舞蹈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音乐和舞蹈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在学习音乐时,配合舞蹈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体会到音乐的深意。在音乐教学中把写作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在音乐作品中写出听后感、描写音乐作品的情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填词、谱曲、创作自己的乐曲,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四)充实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下,多媒体在音乐课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使得音乐课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更具吸引力、更具感染力,把学生带入一个五光十色的音乐世界,拓展了他们的音乐眼界,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比如,在教《渴望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放上一段春光的幻灯片,配上“鸟语泉鸣”的声音,让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勾勒出春暖花开的景象,再配上一张春暖花开的动画,让学生们的精神为之一振,好像真的看见了翠绿的田野、烂漫的花朵、潺潺的溪水、花草的芬芳。在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氛围中,教师可以讲起今天的主题。同学们很快就沉浸在了歌声的氛围里,很快就掌握了,就连平时不爱唱歌的同学都加入了进去,整个教室的氛围都变得很好,而且还能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歌曲的内容。
运用多媒体技术,以丰富的音乐、图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深度探索,并伴随着音乐的想象,从而加深对音乐的认识,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欣赏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跟着节奏跳舞,在欢乐的舞蹈中,学生的音乐节拍得到提升,注意力更集中,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习的音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对整体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五)注重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评估能够综合、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受到老师的激励,从而形成对音乐知识的自信。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每一次错误,用期盼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赞赏的眼光观察学生的每个闪光点,用愉快的态度表扬学生的成功,让学生看到希望,增加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在评估学生时,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其进行全面、全面的评估,使其了解自身的状况,使其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探索的能力,从而不断地取得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趣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要积极提倡“趣味”教学,通过情境化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各种艺术手段与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的音乐创作积极性得到提高,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年 8 月第 1 版
[2]常碧军.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探析.中国校外教育,2010 年第 3期
[3]王双成.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