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讨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张靖惠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150001

摘要: 音乐是一种令人痴迷、令人陶醉的艺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音乐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新课程标准则把核心素养放在了教学的中心位置,这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外,更要注重对他们审美情趣与创造力的开发,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彰显,让他们的身心得以协调发展。为此本文探讨了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08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其核心内容,提倡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加到音乐的教学中来,同时要对学生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法给予充分的尊重,重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推广,它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大大拓展了音乐教学的空间,使教育手段与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在教育过程中,将新技术、新设备加入到教育中,可以推动教育的发展,这是教育工作在整体上得到提升的一个关键的物质保障。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从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已经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了新的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开始重视学生的兴趣,并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教学创新,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然而,随着这种教育方式的不断变化,有许多现实问题仍然存在。比如,有些小学的音乐老师仍然存在着比较保守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其创新起到了阻碍作用。比如有些老师认为,音乐是一门副科,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只需要简单地介绍一下音乐知识,然后再用多媒体或者磁带之类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听音乐。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中出现松散的心态,从而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造成极大的冲击。另外,有些老师在授课时,仍然是自己讲得多,学生练习、体会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思维、想法和认知都会被束缚。

二、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重点,也就是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小学音乐老师要在对音乐核心素养的理解上,借鉴国际上的一些优秀音乐教育方式,查阅许多的教育案例,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教育理论知识架构,使自己在教育理论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以此为基础,小学音乐老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探索和学习,不但要学会一些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更要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从更深层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音乐学科价值,并在这一进程中对学生音乐核心素质进行提高。采用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和实用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课堂上,最终达到了“少讲多学、精讲多练”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保卫黄河》时,老师可以采用情境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一些保卫黄河的背景文献,或是看一些有关保卫黄河的视频、照片,将学生带入情境然后,再次聆听《保卫黄河》,去感受、去体会其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在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分析作曲家是怎样用旋律和手法来完成这种情感的表达,然后教学生通过演唱旋律等方法来达到对这种情感的表达。

(二)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创造能力

音乐是最有创造力的艺术之一,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乐曲是一种感情的语言。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情感语言,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需要一个生动而精炼的语言来改变世界上老师、教室和书籍的普遍使用。音乐这门课既刺激又迷人,就像磁石一般吸引了学生的心。充实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使单调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音乐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音乐是美育的一部分,在进行审美情趣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鉴赏艺术美。比如:在《大河之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大河之舞》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大河之舞那充满激情的节拍,以及那声势浩大的场景。当然,在此期间,小学音乐老师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上课之前对其进行仔细地倾听,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记录,从中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并将其作为主要的赏析内容。其次,要引导学生通过唱歌来感受音乐中的美。比如,在《三角铁和铃鼓》的教学中,小学音乐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用小铃铛、沙球和三角铁等乐器模仿他们所喜欢和熟知的动画音乐。当然,在学会使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的时候,也不能每一节课中都使用相同的乐器,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设计伴奏,一边唱歌一边伴奏,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教室里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建立起自信心。在歌唱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对音和音之间的区别进行精确分辨,这样能够锻炼他们对学习和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让他们在参加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老师要用舞蹈来表现美。比如,在教学《草原放牧》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把这一课与蒙古族的舞曲相融合,把《轻骑组合》和歌曲联系起来,并让喜爱唱歌的学生来唱歌,喜爱跳舞的学生一起共舞。让学生在跳舞的世界里,去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他们就会爱上音乐,去感受音乐美。

(四)小学音乐与德育学科的融合

将小学音乐与德育课程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自觉地拒绝不良的低俗审美取向,在积极向上的活动中感受、体验和理解艺术。比如《共产儿童团歌》,就是电影《红孩子》中的一个插曲,在学习唱歌时,学生必须“嘀嗒嗒,嘀嗒嘀嗒”地学着连续不断的号角声,把革命热情和青春活力散发到极致。这首歌一共四段充满鼓舞性的歌词,“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鼓舞人心,荡气回肠,呼吁少年儿童在革命时期“时刻”参加斗争。这首歌充满了号召性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曲风,影响着年轻的孩子们对建立伟大祖国的信念。学生们通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红星歌》等革命历史歌曲,牢记自己的职责,体会到在党的关爱下健康生长的快乐,并逐渐树立起“强国有我”的理念。小学音乐老师应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使命,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提倡学生多聆听和演唱我国优秀的革命音乐,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号召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从小树立伟大的理想,养成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英军,王英奎.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加快高师音乐课程改革步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2]刘婧.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郭媛媛.新课标背景下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尝试[J].音乐时空,2014(23).

[4]倪洪,李大方.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

[5]林辉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