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渗透分析

王晓

临沂涑河实验学校,276000

摘要: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小学音乐作为艺术以及审美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逐渐受到学校以及教师的更多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音乐课堂作为主要的载体,深化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教学,从而使学生得到熏陶,热爱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全面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传统文化
DOI:10.12721/ccn.2023.15707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传统文化基于其丰富的内涵,不仅有助于丰富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且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体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渗透意义

(一)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而传统文化的融入则能够以音乐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以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实现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丰富音乐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多为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模仿练习,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小学生逐渐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新时期背景下,素质教育要求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借助经典故事、民俗风情等为音乐教学增添姿色,为丰富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以此创新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的灵活性以及实践性,激发音乐教学的活力。

(三)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多年积淀而成,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精神、文化内涵以及民俗特色等,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当中,以音乐为媒介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经验,感受文化内涵,同时还能够增添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使得学生充分了解并认识到音乐以及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除此之外,还能够实现对于学生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熏陶,对于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积极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渗透

(一)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感知传统文化韵味

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并且其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欣赏倡导学生在进行具体音乐作品赏析时,结合文化内涵进行全面分析,深层次挖掘音乐的魅力,通过对音乐的感悟,提升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因此,教师在组织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时,应当依照学生的文化认知基础与鉴赏思维基础,全面渗透传统文化。

(二).开发校本课程

为促使传统节日文化能够与小学音乐教学进行良好融合,还可以结合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为学生创编融合传统节日文化的音乐读物,并结合校本音乐读物,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在实际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段特点、认知能力以及音乐感受能力,合理地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渗透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兴趣,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为目标,进行校本读物和课程的开发。其次,确保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要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结合传统节日文化主题,合理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最后,在实际进行校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创新教学途径,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参与度。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区域音乐文化的思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对区域音乐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开展区域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以下感触,对区域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进行了思考。虽然很多小学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讲授了大量的区域音乐文化知识,但是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格格不入。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来重新激活区域音乐文化的内涵,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保障区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对于任何中华传统文化来说都是一样的,传承者不可故步自封,其需要将优质的传统文化与当前时代元素进行融合,从而达到延续艺术生命的目的。因此,我们既不能够盲目崇拜国外音乐文化,也不可始终坚守区域音乐文化。只有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开放态度面对区域音乐文化,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区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对国外多元化的音乐形式,小学音乐教师也应当怀有一颗尊重的心,向学生展现更多的音乐形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赋予区域音乐文化新的活力。

(四)开展乐器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生一般活泼好动,没有形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当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独特新奇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创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教学具有独特的教法。乐器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乐器有很多类别,通过认识各种乐器,可以让学生领悟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最终让学生热爱器乐。因此,教师应当通过介绍乐器,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音乐的赏析,说说自己见过或者听过的乐器,试着让学生演唱,加深认知,感受音乐曲目通过乐器所发出的旋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乐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音乐中包含较多的乐器,例如二胡、唢呐以及古筝等。因此,在音乐实践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当依照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将学生感兴趣的民族乐器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提升。

总结:综上所述,职音乐教师要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除此之外,也要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适当搭配相应评价机制,从而为小学生展现多元化的音乐种类。

参考文献:

[1]李娅娟.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戏剧之家,2022(27):175-177.

[2]尹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2(27):82-84.

[3]李向瑜.探究区域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J].试题与研究,2022(28):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