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是学生生长的重要阶段,通过玩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起来,能够对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美感进行有效的培养。小学由于受到认知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很难被学生所接受。而在这个时期,音乐游戏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生这个时期的个性需要,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小学生们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音乐老师们意识到了音乐游戏教学的重要意义与功能,并对其进行了持续的改革,以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一、小学音乐游戏式教学实践探究的现状
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培养他们自己欣赏音乐的能力。游戏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需求,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校意识到了游戏式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对其进行了主动地改革,用音乐游戏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但是,这种类型的学校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学校都没有认识到游戏式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有些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觉得学生的音乐学习没有任何用处,因此,在对音乐教学的关注上,仅仅是让老师带领学生演唱,这就是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这种方式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些学校已经意识到了游戏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但没有掌握好游戏式教学的方法,只是单纯地把游戏式教学理解成了带领学生玩游戏,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度,使游戏式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
二、小学音乐游戏式教学实践探究的对策
(一)注重学生的游戏体验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游戏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玩游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要使它真正地应用到音乐教育中,老师必须首先把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要重视他们在游戏式教学中的体验感。因为小学一共有6个年级,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所以对于游戏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要从学生自己的体验感上,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来进行不同的游戏式教学。教师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放松,然后指导他们参与有趣的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也可以自由地从游戏中汲取音乐。通过这种方法,老师们会慢慢地让学生们爱上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春天》的讲授时,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春天这一主题展开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课本上读到的歌曲。在学习《小雨沙沙》的时候,老师可以边弹边弹,让学生们把歌曲的旋律给记住,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一个更好的音乐感受,老师可以让他们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除了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外,学生们也会有更多的参与性,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音乐。在听完教材里的音乐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做一个基本的小游戏“我会唱春天”,老师可以把他们分成几组,让他们想一想有什么关于春天的歌曲,用抢答积分的方法让他们回答出来,如果他们想出来了,马上举手唱出和春天相关的歌曲,就可以获得一分,最终分数最高的那一组可以获得“音乐之星”的头衔,然后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回答最多的人可以获得两朵小红花。这样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斗志,让他们更有动力去思考,去学习。
(二)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游戏式音乐教学中
游戏式音乐教学最关键的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只有有了参与感,学生才会更愿意去了解和学习,如果老师设计的游戏式教学方式,只让一小部分学生参加,其余的部分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在音乐课上的存在感很低,很可能会失去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所以老师必须让游戏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参与感,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游戏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比如,在教学《爱劳动》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洗手绢》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一首歌《洗手绢》,让学生们对这首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老师可以让他们把这首歌唱两遍,让他们知道怎么唱,老师可以让他们对这首歌有更深的印象,也能让课堂变得更有意思,老师可以在领着学生唱两遍后,和学生一起做一个接歌游戏,老师开始的时候,学生跟唱,老师随便选一个人,被点到的那位同学就必须跟唱。同学们都在努力地跟着唱着,想要参加老师的演唱会。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加入游戏中,不再是一个人玩,而是可以在游戏中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三)鼓励学生角色扮演,感受音乐特性
小学阶段的音乐类型繁多,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又小,在学习中对各种类型的音乐比较困难。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老师们可以适当地利用角色扮演的音乐游戏,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以《猴子蒸糕》《动物说话》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在学习《猴子蒸糕》这一课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特征,把歌曲的内容简单地讲一遍,随后让学生两两配对,一组做一只猴子,一组做一只小狗。通过引导学生按照歌曲的节奏、内容等,引导学生在情感的高涨中掌握歌曲。《动物说话》与《猴子蒸糕》稍有差别,在音乐教学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去描述小动物的特征,并能自主地模仿它们的声音等。然后,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可以表现小动物的音乐旋律,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按照音乐去做小动物的角色。比如,当小鸭子在摇摆时,同学们就能扮成小鸭子,低头摇晃。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营造出一种很好的气氛,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会了音乐,从而提升了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总结: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游戏式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通过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设计多种游戏形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游戏式的教学评估进行创新,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更好地提升,同时也能让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游戏式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在趣味性与教育性之间取得平衡,如何保证游戏式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小学音乐游戏式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对其进行改进与优化,使之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峰.小学音乐游戏式教学实践探究[J].华夏教师,2022(25):49-51.
[2]邱丝雨.基于“小游戏”活动的“沉浸式”音乐教学——以《快乐的孩子爱唱歌》一课为例谈[J].文教资料,2022(16):85-88.
[3]王璐.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互动式教学[J].名师在线,2022(0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