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和学科知识相结合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受教师的喜爱和重视。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渗透方式将文化内容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
其一,字正腔圆。就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来看,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即演唱时“吐字准确、腔调圆润”。欣赏传统音乐的要点是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因而,在传统音乐文化表演中,演唱者必须做到准确地演绎歌词,进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传统音乐作品中的艺术情感,带领听众沉浸其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其二,传统五音制度。传统音乐主要是采用五音制度,具体表现在音阶方面,即宫、商、角、徵、羽;音乐节奏相对自由,不受固定节拍的限制。其三,艺术形式多样。我国传统音乐类型多样,如昆曲、京剧等,每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艺术风格,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推动音乐教学的革新优化
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作用是有助于推动音乐教学的革新和优化。早期我国音乐教学主要沿用欧洲古典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较单一、固定。 而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中,可以实现中西文化交融,形成更具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音乐教育体系,对于推动我国声乐教育多元化发展极为有益。
(二)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音乐文化在民族文化体系中据着重要地位,自孔子提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后,乐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乐就和社会经济、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并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三、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较滞后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然而,高中音乐教学也存在着教学内容与方法滞后的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多音乐教师尚在沿用传统教学方式,重点讲述“C、D、E、F、G、A、B”音名,以及“do、re、mi、fa、sol、la、si”唱名,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与整合,导致学生对音乐起源认知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究其原因在于,高中音乐教材中涉及的传统音乐文化元素较少,即便有所涉及也较陈旧,教材内容未能做到及时更新,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接触传统音乐的机会。同时,部分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搬其他文化课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失实践活动,长期采用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忱,自然也不利于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的发展。此外,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适宜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音乐文化受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缺乏对其内涵与作用的深刻把握,以至于未能依据融合需要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致使整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作为音乐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专业素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总体教学质量。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高中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尚有待提升,难以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在课堂上的融合渗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部分音乐教师自身对传统音乐文化认知水平有待提升,即便已经认识到音乐课堂融合传统音乐文化是大势所趋,但却未能系统化地学习传统音乐内容,导致后期教学开展过程中无法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讲授音乐知识与技巧,也便难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其二,部分教师教学经验有所不足,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制约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路径
(一)广泛学习传统音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引入更广泛的传统音乐文化内容,让学生了解传统艺术形式,如,民族器乐、民歌、戏曲音乐等,在广泛学习下逐步提高传统音乐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华夏音乐之光》课程内容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重点讲述传统民族乐器分类,并使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呈现八音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如箫、笛子、编钟、古琴、二胡等,并介绍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风格及对应的音乐作品, 以此引出《八音和鸣》单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知识。也可以在具体的课前导入环节,讲述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而后借助多媒体展示古琴图片,并讲解古琴的具体形制和寓意,丰富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古诗词《阳关三叠》,向学生讲解诗人王维创作这首琴歌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边听古琴音乐边背诵古诗词,在音乐情境中切身感受传统音乐的悠长、婉转特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感知潜能
结合新时期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需要,音乐教师应摒弃滞后的教育理念,积极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对此,可以结合传统音乐文化内容来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也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支持。如,教师可以设立传统文化艺术兴趣小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兴趣小组,具体包括戏曲音乐小组、曲艺音乐小组、民族乐器以及民歌小组等,联系音乐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生动呈现、创设传统音乐文化的表演场景,指导学生掌握传统音乐节奏和韵律,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如,昆曲诞生的历史背景、风俗风情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音乐文化,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注重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如,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布置一些探究性任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围绕实践任务自主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并且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认识和感受传统音乐文化提供支持。在调动学生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对于学生未来深入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茵 .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中学音乐教学的路径探讨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3(27):55-58.
[2] 韩林林 . 新课程标准下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路径研究 [J]. 中国标准化 ,2023(18):219-221.
[3] 田琪 .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路径探讨 [J]. 高考 ,2023(1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