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郭沫若、周作人的新文学史叙事策略及话语权之争
摘要: 胡适1922年撰写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按照进化论文学史观讨论新旧文学兴废、平民文学与贵族文学的嬗替,论证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他与陈独秀的历史功绩得到凸显。1930年,郭沫若《文学革命之回顾》以阶级论重新审视文学革命,批评了胡适文学观及文学史观中的诸多漏洞,革命文学的文学史意义得以高扬。1932年,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以循环论阐释中国新文学运动,分别对胡适白话文学观和革命文学进行了批判,言志派文学得以倡导。
关键词:
胡适;郭沫若;周作人;新文学史;话语权;
胡适;郭沫若;周作人;新文学史;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