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分层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董春梅

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第四中学,014100

摘要: 数学在初中阶段中是一门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科,想要学好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利用分层教学让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鲜明和容易.分层教学的运用让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更加优化,也有助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改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学习能力;实践
DOI:10.12721/ccn.2021.15708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由于每位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且后期自主学习的努力程度也不同,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针对这种差异,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分层,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这样既能消除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又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主动性。而实施分层教学,可以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都能有所收获,不会使个别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分层教学法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优等生,教师要提高要求,使其变得更优秀;对于中等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鼓励他们努力向上,不断进步;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采用正面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基础抓起,夯实他们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逐步提高数学水平。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同,讲授的教学内容相同,提出的教学要求也相同。这样的授课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无法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导致优等生学得轻松、容易,但是能力得不到提升;中等生只能做到消化、吸收教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学困生学得相对吃力,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教学效率低。实施分层教学,有效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根据学习能力分层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由于每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会对其学习成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详细的了解,进而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从多种角度对学生进行观察,不能只依赖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而要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争取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分层.为了在分层教学中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能力较好、学习能力一般和学习能力较差三个层次,以便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以后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对备课内容进行分层,降低学生的学习困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以对学生进行分层为基础,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分层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情况采用分层的方式投入到教学活动的备课环节当中。例如A层的优等生,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深度解题能力为主,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多布置一些较为深奥的数学习题,同时教师还应设计培养A层级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培养A层级的学生,教师应当以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设计吸引A层级学生兴趣的备课方案,保证这部分学生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在针对D层级基础差的学困生时,教师可以从基础开始帮助学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减少学习困难。

因为初中数学的知识是层层递进的,各章节知识点间有密切地联系,所以教师可以从有理数开始,带领学生重新认识初中数学知识,通过耐心传授的方式让学生打牢基础,帮助学生重新理解掌握构建数学知识架构。教师在实际的分层教学和优化中,应当建立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和难度的基础之上,提升整体教学的效能,教师可以在分层学习之后,通过分层后学生测评成绩、上课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备课内容是否科学有效,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让好的学生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不能因为学习压力产生厌学心理,也不能因为学习内容过于简单而浮躁,教师需在整体上把控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分层

对于优等生的教学,教师要注重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优等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数学思维较好,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注重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在课前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让他们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优等生主动担任“小老师”,帮助同组成员解决问题。

对中等生的教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习方法。相对来说,中等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其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果教师对中等生引导不到位,就很容易变成学困生;如果引导得当,就有可能成为优等生。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要特别留意中等生,通过各类题型的训练,让他们能自己总结学习数学的方法,掌握应对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使其逐步向优等生方向迈进。

对于学困生的教学,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由于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习惯较差,教师要与他们勤沟通,课堂中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多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并且使用恰当的鼓励用语,让他们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这样他们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自主学习,积极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后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透彻了解各层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根据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发展性作业,提升他们的思维逻辑与创新能力;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一些较为全面的作业,让他们熟练掌握应用知识的方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树立学习信心。

结论: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能优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有利于自身制定分层教学方案,以便在分层教学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科学设计分层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分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信心都有很大影响,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道路上,教师要不断地尝试,以此寻求更多的教学方法,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云亚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5):158-159.

[2]李敏胜.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8):101.

[3]邱玉霞.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7):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