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改的不断深人。阅读理解题在数学试题中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高。阅读理解题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在传统常规题的基础上,难度有所提高。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考查阅读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阅读理解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题前。应结合题目要求读懂材料。应明确已知和未知,理清材料和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从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方案。
1.探究阅读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区别于小学时的启蒙教育,初中数学理论性更强,在理解时也更加抽象。尤其是初中数学中的综合应用题,不仅需要我们会运用一些生活常识,更好地理解题目本身的意思,还需要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最后的答案。由此可见,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英语学科所需要的,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更为需要。所以在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时,同学们要学会更好地理解题目,学会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数学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如何更好地掌握一些优质的阅读题解题方法,从而更高效地解决数学题目。
数学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数学的思维。以这样一种思维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往往就能够找到许多不一样的解题方案。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整体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统计思想”“化归思想”等。同学们在阅读综合类数学题目时,就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例1某公司为了活动购买必需用品,买3支水笔、5卷胶带、1盘修正带,共需15元;买4支水笔、7卷胶带、1盘修正带共需20元。那么请问购买1支水笔、1卷胶带、1盘修正带共需多少元?
分析:在遇到这样的题目时,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利用方程来进行解题,即将水笔、胶带、修正带的价格分别设为x,y,z。题目要求的是求出x+y+z等于多少,这个时候,同学们就会列出3x+5y+z=15,4x+7y+z=20这两个方程。但列完方程后就会发现,方程中有三个未知数,但是列出来的方程却只有两个,按照所学的知识是不足以将x,y,z都求出来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题目要求的只是x+y+z的总值,并没有要求去求出每一个的值,所以这个时候,解题时需要有一个“整体思想”,即总体来考虑这两个方程式。比如将第一个方程式乘3,第二个方程式乘2,这个时候就会得到9x+15y+3z==45,8x+14y+2z=40。再用第一个式子减去第二个式子,就能够得到x+y+z的值了,这就是所说的数学中。的“整体思想”。运用这种思想,可以解决很多原本觉得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数学思想的妙用之处。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很好地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挖掘阅读题中能够对应数学定义的字词
在数学综合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根据题面的含义来把握住题目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即题目求的是什么,对应的数学定义是什么。因为在综合性的数学题目中,定义都是隐藏在一些通俗的语言中的,并不会在生活例子中直接出现有关数学定义的字眼。所以同学们分析题目的时候,就可以重点分析一些关键的字词,学会从中找到所对应的数学定义。例2小红和小米同时从家里去学校上学,小米走得较快,10分钟走了1500米,而小红走得慢,同样的时间只走了1000米。这个时候小米停下来吃了个早饭,花了10分钟,最后小米又走了2000米到了学校,发现小红也刚好到学校。问小红和小米谁走得更快,快多少?分析:显而易见,如果小米不吃早饭,是比小红早到的,但具体早到多少?这个时候同学们首先要分析早到的原因其实就是速度上的差别,而因为小米中途还停留了10分钟,所以求的是小红和小米的平均速度之间的差异。在把握住这样一个定义之后,我们就能够根据定义,得到平均速度的求法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这样在理解了题目具体要做什么、求什么之后,再回到题目中去求得总路程、总时间,就能够很容易得到最后的正解。这样的一种阅读题目的方式,能够让同学们快速把握题目中的重要内容,节省了很多阅读题目的时间,对于整体的解题逻辑也更加清晰,在解题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快捷。
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正确理解知识的本质
课标倡导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在进行数学表征时会出现迷失于某个局部或侧面的情况,加上有些概念的理解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并不能立刻正确理解知识的本质,有些阅读题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而设计,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再学习”,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源。
四、教学方法要多样
就文字信息量而言,阅读题往往篇幅比较长、信息比较多,甚至有时理解起来较为复杂。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阅读题的特点及承载的教学功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可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解决拓展性问题,通过数学实验的方法解决探索性问题,通过网络资源、文献查询学习数学文化类的问题,通过数学写作的方式进行知识价值认可类的阅读题学习等等。
五、教学组织要适度
把握好阅读题教学的“度”是发挥其教学功能的必要条件。就题论题,学生会不以为然,认为只是一道普通的题目;挖掘过深,学生可能缺乏主体参与,甚至还需要补充其它知识,这反而将削弱阅读题本身的教学功能。因此,阅读题的教学应在明确题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以及理解能力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明晰阅读题的设计意图,这些题并不是增加学生负担,教学中应恰到好处地把握阅读题教学的难度、深度与广度。应根据阅读题的特点,因材施教,因生而异,不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而且,应把握好教学的时机,既可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穿插教学,也可在讲相关知识整合后选讲。
结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除了运用好课本上的知识理论,还需要做到更好地理解题目,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好综合性的数学大题。同学们首先需要在阅读素材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是什么,在确认了所需要的数学思想之后,才能够有方向地去运用某一板块的知识去解题。此外,我们更应该关注题目内容中的一些关键的字词,通过这些字词去引申到具体的数学概念和定义,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求出正确答案。长期坚持进行题目的阅读分析,能够很好地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慢慢地形成一种从数学的角度去阅读题目的意识,这样同学们才不会觉得综合性的阅读题难度大,从而能在每次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丁益民.阅读题: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重要学材[J].中学数学月刊,2021(11):35-37+48.
[2]彭有香.例析中考数学阅读题解答策略[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02):53.
[3]高立钢.一切阅读题都是纸老虎——中考数学阅读题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06):153-154.
[4]甘志国.强烈推荐两种数学考试题型——阅读题和作文题[J].中学数学,2010(07):11-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