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农作物秸秆,秸秆在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农户一般会焚烧或者丢弃秸秆,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还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因此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对农业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环保治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1秸秆综合利用与处理现状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农作物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产量也有所提高。在此背景下农作物秸秆处理成为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阶段比较普遍的处理方式为直接焚烧,这种处理方式非常落后,在浪费大量农副资源的同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加重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同时会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改变耕地土壤结构、降低肥力等,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易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鼓励对秸秆等农副资源进行能源化、饲料化以及肥料化等综合利用和处理。
2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环保治理
2.1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针对当前我国的农业环保治理现状,应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各级财政通过在秸秆综合利用农业机械补贴、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补助、秸秆收储运体系作业补贴、典型示范园区创建补贴等方面增加农业财政投入,扶持基层农户及龙头企业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活动,引进和培养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人才,开发符合当地发展条件和需求的秸秆利用技术,尽可能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格控制秸秆露天焚烧等活动,杜绝违法焚烧秸秆的现象,避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制度上保障秸秆的合理利用,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机制
将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利用当成基层人民政府的考核指标,提升工作督导力与绩效考核目标完成,对工作完成落实不足、进度滞后、年度绩效目标差的行政单位个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参考上年度完成的工作情况,通过明察暗访、第三方评估的方式确保其各项工作的切实落实。加强各种途径的宣传,让农户了解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利用舆论的正确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综合利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一些好的典型办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影响力。并针对地的开展农户的广泛交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方法。
2.3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全面推广
农机部门加大对秸秆机械的购置补贴额度,并制定出对应的政府扶持政策,实现玉米硬茬播种、玉米灭茬旋耕覆盖播种、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拉丝揉搓和玉米机械化收获等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畜牧部门要通过发展畜牧养殖业,实施秸秆过腹还田,扩大秸秆青贮面积;农业部门要推广秸秆微生物快速沤肥技术,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科技部门要积极引进、试验、示范秸秆气化、秸秆工业原料开发等秸秆综合利用成果,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2.4秸秆养畜还田
此种还田方式,在传统秸秆利用中也有相应的表现,例如,将秸秆直接喂给饲养的家畜或是家禽,经过其咀嚼过腹,将其转化为肥料,再进行还田处理。但是此种方式使得秸秆利用率比较低,无法提升利用效果。现阶段新技术的运用需要运用饲料粉碎机,将秸秆进行全面粉碎,然后与微生物、生长元素进行融合,将其制作成家畜饲料,既节省粮食,又提升秸秆利用效果,使得农业生产经济利润得以上升。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可以安排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推广。
2.5秸秆堆沤还田技术
秸秆堆沤还田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对农作物秸秆的无害化处理,同时能够将秸秆转化成肥料进行再次利用。其具体操作主要是将农作物秸秆与生物有机粪肥进行混合,经过堆沤熟腐,会产生大量的腐殖质,将其作为底肥施用,能够有效代替化学肥料,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的保墒能力,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过度施用无机肥对当地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该项技术由于机械化应用较低,大部分工作都要由人力劳动完成,进而导致该项技术在当前的应用率并不乐观。
3实际案例研究
3.1环江县秸秆综合利用状况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共有耕地90.56万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桑叶等农作物。2022年农作物正处于生长期,截止2021年12月底,全县种植水稻面积16.46 万亩,玉米面积12.97万亩,甘蔗面积5.38万亩,桑园面积20.1万亩。全县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18.59万吨,可收集量17.55万吨,利用量15.1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86.38%。其中水稻秸秆可收集量7.2万吨,利用量6.4万吨;玉米秸秆可收集量2.78万吨,利用量2.39万吨;甘蔗尾稍可收集量1.57万吨,利用量1.35万吨,桑枝可收集量6万吨,利用量5.02万吨。农作物秸秆资源量非常丰富,为了有效利用秸杆资源,采用秸---饲---肥---种养相结合生态模式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生产节本、农民增收,更利于产业示范带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3.2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2.1做好引导工作,建立示范区
秸秆还田主要还是以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来说,这些农作物所产生的秸秆量较大,可以采用机械化进行还田操作。相关部门要做好政策引导,建立示范型基地,给其他农业种植区域的秸秆还田起到参考作用,在农田明显区域设置相应的机械化深翻还田技术宣传标识,对秸秆还田的具体技术路线进行明示,同时还要安装深翻作业定位系统,定期举办相应的技术推广现场会议,将秸秆还田的好处和实施方式向农民群众展示,做好科学引导。环江县的水稻秸秆还田就是很好的示范基地,以此来带动全县秸秆利用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3.2.2强化监督监管机制
要保证秸秆还田率达到100%,就必须要做好监督监管工作,加大对秸秆焚烧的处罚力度。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责任制进行明确,充分发挥三级秸秆禁烧网络作用,提高秸秆利用率,降低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为农户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重点乡镇地区,要实行分片包干、专人负责,做到严防死守,不可懈怠,杜绝焚烧行为发生,还可以实行举报监管形式,引导全民参与到禁烧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监管,保证“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
3.3.3做好生态环境治理
环江县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积极从农业种植方面入手,严抓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将秸秆垃圾的随意堆放、焚烧等彻底清除,通过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的实现,保证地区水资源、大气、土地、森林等之间的协调,将潜在的污染源清除,做到秸秆就地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结束语:
秸秆露天焚烧会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注重秸秆的综合利用,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大力宣传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农作物秸秆发电以及秸秆栽培利用等方式实现秸秆科学综合利用,提高秸秆利用技术,充分维持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平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天琦.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业环保治理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2019(22):49,51.
[2]马英.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业环保治理中的作用[J].吉林农业,2018(10):33.
[3]安玉峰.论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业环保治理中的作用[J].环境与发展,2019,31(11):35-36.
[4]付丽霞,王晨霞,马璟.浅谈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6):79,81.
[5]于省元,吴显斌.浅谈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方向[J].现代化农业,2020(8):63-64.
[6]裴海全.阜新市秸秆综合利用情况[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