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DOI: 10.12721/ccn.2022.157203, PDF, 下载: 365  浏览: 3294 
作者: 程莉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实验小学 341700
关键词: 数形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 在小学时期,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会导致小学生难以充分的理解。因此,老师对于数学知识教学应该把握好方式,注重对教学效果的改善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落实教学工作,通过实际存在的事物表现数学问题中的数据,从而实现数学概念的简单化、具体化,为学生展现出更为直观的数学知识,而且图形表现出的数学逻辑会更有说服力,学生更容易去理解。所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有着巨大的价值,而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为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引 言:数学学科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中都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教师如果只依靠单纯的文字讲述,是很难引导学生完全理解的。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及应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图形更加简洁、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也因此更易理解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教师细致地讲解,就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课堂效率。近年来,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也在数学教学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1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价值

1.1培养数学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知识复杂程度较高,学生在学习这一阶段的数学知识时,难免会遇到学习阻力,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如果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解决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当学生逐渐适应数形结合的数学学习思想并能够熟练运用,其自身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增加学生面对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

1.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部分数学能力强的同学外,大多数学生在面对难度高的数学习题是秉持着消极规避的态度的,长期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大幅度下降,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那么数学学科的教学意义便无从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将枯燥的数学文字绘制成图形表达出来,帮助学生读取其中含有的信息,然后与文字表述结合起来,更加便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等的记忆,数形结合也能为学生提供解题的关键思路。学生通过自身解出数学题,会增加学生自身的自豪感,从而也更加愿意继续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兴趣。

2数形结合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2.1老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充分融入数形结合的方式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属于计算方面的。但是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不够强,计算题目的出现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学生无法掌握数学概念的真正含义,所以对计算的技巧和过程就难以理解。对此,老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该正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研究和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老师应该了解教材的具体内容,从教材入手,找出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将此理念给学生传授,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加减方法中存在的概念,也可以把不同的题目归纳到一起进行差异化分析,也要研究教材内容的设计目的。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是分不开的。老师应该深挖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向学生贯穿解题思想。

2.2通过数形结合对数学知识进行简化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难度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课堂上难以做到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对于数学概念理解难度较低的,学生具备掌握的能力,若是出现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就需要考虑自身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形结合,就是把数学概念与图形或现实生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将知识简单化,并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对于20以内数字的学习时,一些老师的教学形式过于传统,总是引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手段学习数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还没有掌握数字的含义,所以对其记忆和学习就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且学习的难度也较大。若老师可以通过编写口诀或绕口令的方法对数字进行记忆,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背诵口诀的设计需要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出一条竖轴,并在数轴上标记1~20等数字,在数字的旁边也可以标记出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事物,比如:水果、汽车、气球等能够体现数目的事物,从而通过有趣的、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事物,加深对数字的记忆和感受,这就是所谓的数形结合,而数形结合也将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大的帮助。

2.3通过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学生难免会遇上不同类型的问题,而部分题目的难度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法单纯的通过加减的形式解决难度更大的问题,对此,学生应该有着更具有逻辑性的方法和思路对问题进行分析。若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学生在面对难度大的问题,就会出现思路混乱的问题,而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比如:对于“比”的研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理解“比”的含义,对比较的对象还没有清晰的认知,关于这类知识的数学问题,学生也难以正确的理解题目的意思,而解题的思路也必定是错误的。对于这类概念型问题,老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多种层面研究题目中蕴含的意思,要注意题目中的数据,对题目中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了解清楚比的对象,并通过图形表现出来,再结合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问题的结果。利用这种方法,以及图形和题目信息,数学问题也就有更多的解题思路。

2.4利用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理念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更应该重视基础性教育。然而,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接受的,在老师传授的基础上,学生还未具备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就阻碍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通过数形结合,数学知识会暴露出更多不同的含义,而学习也会更为有效,老师不只应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解题理念,对于数形结合的应用方式也应该使学生了解。比如:小明父亲的体重是小明的两倍,小明重量为35kg,那父亲的重量是多少呢?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理解此问题中涉及的数据关系难度较大,学生需要搞清楚题目中涉及的数据是谁的体重。学生对题意的分析并不一定就能得出正确的额解题思路,反而会朝着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对此,老师应该通过线段图查找题目给出的数据。老师再引导学生怎样使用图形去联系题目中出现的数据,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方法的理解和重视。

2.5加强教学和实践融合,融入数形结合学习理念

数学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一些学生由于难以掌握数学知识而对其产生厌恶心理,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缺乏感受,就无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的意义就是通过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维应对现实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说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该考虑教学和实践的融合。比如:对数字的加减要在日常生活购买商品时加以运用,对单位的理解也能够在不同场合中的含义。另外,通过老师的教育工作无法保证学生具备数学素养,家长也应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结束语:

综述以上,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来讲都是有较大好处的,更便于教师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更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够为数学解题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起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真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J].江西教育,2020(27):66-67.

[2]卢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方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80):71-72.

[3]孟令巧.寓数于行,以形助数: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2020(0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