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精确性影响因素及处理策略探析
DOI: 10.12721/ccn.2022.157127, PDF, 下载: 369  浏览: 4032 
作者: 王明光
作者单位: 平度市检验检测中心
关键词: 食品检测;精确影响;处理策略
摘要: 食品检测精确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食用安全,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问题已经为相关行业带来了警示,提高食品检测精确性的意义开始凸显。为进一步强化相关精确级别,应当探索处理措施,确保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得到科学控制,实现理想发展目标。本文主要针对食品检测精确性影响因素与处理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引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性,因此需要采取科学检测措施,针对食品成分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其不存在有害因素,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这一过程中,食品检测工作经常会受到各式各样的因素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影响精确性的因素能够得到排除,为未来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性夯实基础。

1 食品精确检测意义简析

当前食品检测工作主要以食品作为主要目标,开展检测活动的核心意义在于确保其安全性符合食用需求,避免出现安全事故问题,保障社会的基础稳定性。根据相关食品检测需求进行分类,能够将工作意义分为三种基础类型,即程度、技术与检测应用方法[1]。通过采用这些技术方案,可以对市面中进行售卖或流通的食品进行客观检测,从源头排除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实现保障人民群众食用安全的目标。

2 影响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因素探析

2.1人员影响

在食品检测工作开展阶段,存在多种影响准确性的基础因素。实际工作活动中,检测人员需要采用专业技术,对食品样品进行科学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但是,检测阶段可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或错漏问题,最终导致安全事故产生。虽然我国已经设立了较为完善的检测应用制度,但由于人员工作条件与思想认知的限制,相关流程仍然会出现一些不良因素,导致食品检测准确性受到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明确影响因素中存在的人员部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使检测结果准确性得到充分保障。

2.2试剂盒与仪器影响

在食品检测工作中,相关团队需要利用试剂盒与专业技术仪器展开检查流程。可以认为,耗材属于决定检测精确性的关键因素,若其质量存在缺陷或供应不充足,便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问题,不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同时,一部分检测用试剂盒存在保质期限,若维护措施不到位或存放环境不符合标准,同样会导致结果偏差情况产生。

2.3样本影响

食品检测过程中,需要采集目标对象的基础样品,在后续流程中进行检查,如图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检测样本被意外污染,便有可能导致后续结果出现偏差问题[2]。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厂家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食品检测社会声誉,不利于进一步展开后续工作。因此,需要重视检测样本与结果存在的关联,确保实际收集流程能够符合规范,避免违规操作导致样本污染或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356.png

图1 抽取食品样本

2.4测量影响

食品检测属于较为复杂的活动类型,在实际工作阶段,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影响因素,导致结果产生偏差问题,最终影响实际检测效果。例如,在检查过程中,一部分食品需要采取专用技术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其检测结果具有可参考性。但是,受限于实际条件或人员认知问题,相关样品无法得到特殊处理,导致结果可参考性不足,最终影响实际检测效果,不利于后续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

3 食品检测精确性影响因素处理策略研究

3.1注重人员专业技能培养

在食品检测阶段,为降低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提高其可参考价值,应当从精确影响因素控制角度入手。例如,可以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讲座等方式,使人员的素质得到充分提升。在这一阶段,管理层需要致力于培养团队对工作的严谨性,并采取规范控制措施,使人为影响能够降至最低。同时,还需要提高人员的工作监督力度,并通过增加检测、管理体系等措施,从根源层面降低结果出现偏差的概率,解决不确定性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食品检测工作的精确级别。

3.2强化试剂盒管理与仪器维护保养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食品检测精确级别,应当针对试剂与精密仪器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处理。例如,在采购相关仪器装置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其性价比符合基础需求,尽可能在低投入的前提下选择精确性最高的应用设备,使食品检测工作能够得到充分改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食品检测团队需要注重对设备进行科学维护,并利用保养等措施,使仪器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实现排除相关影响因素的目标。

3.3应用科学且规范的检测方案

在检测过程中,相关团队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方案进行处理,确保工作流程能够符合规范标准,降低出现不良问题的概率。例如,针对食品样本进行分析时,若采用化学分析方式,则应当制定完善的检测处理方案,避免数据受到意外因素影响产生偏差。在这一阶段内,相关团队需要从环境条件、检测技术关键点、人员操作流程等方面入手,尽可能提高方案的完善性与健全性,使其能够在应用阶段发挥关键作用,达到理想检测目标[3]。

3.4制定清晰可用的检测规范标准体系

目前,经济增长与社会群众生活质量提升使我国的食品消费规模逐年攀升,相关检测市场也出现了飞跃式发展,如表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为强化整体检测规范性,降低出现意外影响因素的概率,应当从规定与标准层面入手,制定良好的规范细节,从源头提高整体检测精确性。同时,还应当采取积极标准制定行动,使市面企业食品生产能够在合理体系条件内开展,降低出现质量缺陷或安全问题的可能性。通过此类方式,可以间接提高食品检测精确性,有利于强化其重要地位,为迎接未来食品市场的发展挑战夯实基础条件。

表1 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年份

行业规模(亿元)

2016

454

2017

561

2018

690

2019

834.9

2020

926.8

2021

1093.6

结论:

综上所述,食品检测对于保障群众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采取多种科学措施,使影响检测精确性的主要因素能够得到处理,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相关活动提供理想环境。

参考文献

[1]裴小茜.影响食品检测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0(24):1.

[2]张丽君、甄先云、王淑霞.浅析食品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有效对策[J].当代医学,2020,26(32):3.

[3]薛满,胡文涛,蔡文.保障食品快速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探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