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化学教学
摘要: 从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将提高化学成绩作为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根本任务,这种情况并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信息技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在降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难度的同时,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保障高中化学课程的有序开展。为打造高质量化学教学课堂,亦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高中化学教师有必要针对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融合展开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及信息技术的特点,打造更规范系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以此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在新课程理念发展背景下,我国不断增加对教育的关注度,促使各级教师及时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目前,新课程理念已成为影响高中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并且课程开发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学科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因此,教师要在后续的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托,充分做好课程创新建设工作,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做好辅助,不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多高,它的呈现功能多强,在教学过程中它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核心地位,主宰课堂。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操作的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使教学过程更加精练,重点更加突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师需要,可以选择应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也可以运用网络信息工具,如智能抠图、极简工具、抓图、搜索工具、专题网站、演示工具、互动工具等,但是要摆正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地位,不能让信息技术左右教师,成为主宰课堂教学的方向。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高效融合,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正向发展。

(二)内容为主,形式为辅

笔者在高中化学教中发现,由于有些教师对于信息理论知识了解不够,对于信息技术操作不熟练,在设计制作课件时不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课件的模板、交互的模式、思维导图的图形等,总是为了迎合信息技术,而使内容的主体性丧失,课件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形式大于内容。显然,这不但不利于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诠释难点,影响教师运用课件有针对性地对某些细节、重点进行局部的讲解,更会使学生觉得眼花缭乱,影响他们对课堂关键信息的捕捉,对重点的理解。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内容的中心化,要让形式为内容服务,做到通过形式突出重点,清晰知识点,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遵循“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的课堂教学原则,从而使信息技术为高中化学教学保驾护航,提高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化学微课堂

虽然学生在以往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但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其始终对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更为多样且富有趣味的课堂。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开展化学教学。

以高中化学必修1“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为例,笔者引入“黑面包”实验的视频: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微课视频播放结束之后,学生认识到浓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脱水性,即能够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因此,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会脱水产生碳单质,碳单质继续与浓硫酸反应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笔者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不仅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丰富知识储备,从而更容易适应接下来的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后习题

对教师来说,课后习题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更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课后习题,可以更明确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更精准地制订教学计划,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以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为例,笔者发现教材主要围绕两点进行编排:其一是总结关于盖斯定律的具体内容,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其二是结合各类典型的、具有教学价值的反应热的计算例题,帮助教师更系统化地开展教学。教材的习题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虽然这些习题比较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也能够达到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目的,但教学方式过于局限,无法实现对学生化学学习潜能的挖掘。对此,笔者及时改变以往的“题海战术”,选择一些涵盖课程知识点的习题,运用Flash动画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解析。如此,一方面起到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复习旧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呈现随堂测试习题,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借助“一起作业”APP布置作业或者组织线上活动,如在线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化学知识

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思维,授课方式过于死板,导致学生缺乏活力和热情,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有动力地去探索化学知识,从而获得化学素养的提升。教师讲授化学实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地参与课堂,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

以高中化学选修3“原子晶体”为例,首先,笔者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呈现金刚石的多面体外形、晶体结构和晶胞示意图,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其次,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火山岩浆把金刚石从地幔深处输送到地表并冷却成“金伯利岩”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物质世界的奥秘。最后,笔者播放人工合成金刚石的视频,学生认识了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装置以及合成金刚石的应用领域,拓宽了化学知识视野。教师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模拟实验操作,既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又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极容易造成皮肤的损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的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式,直观地呈现化学知识,演示化学实验,可以提升化学教学的效果,有效保证学生的安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化学学习空间。

三、结语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创客理念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升级,教师要结合化学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促进学生在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到信息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充分的发挥创客理念的育人价值,保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褚林柏.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研究[J].科学咨询,2018(49):135.

[2]刘家景.高中化学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30):51.

[3]张宵晗.高中化学有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J].数码世界,2019(0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