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和临床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研究X线平片、CT以及MRI运用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颈椎病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检查(X线组)、CT检查(CT组)以及MRI检查(MRI组),比较三组的诊断结果、特异性征象检出情况。结果:(1)MRI组在椎体后缘骨赘、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骨性椎管狭窄、椎间隙狭窄方面的检出率高于X线组,P<0.05;MRI组在骨性椎管狭窄、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方面的检出率高于CT组,P<0.05;X线组的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检出率高于CT组,P<0.05;(2)X线组特异性征象检出率(32.86%)高于MRI组(10.00%),P<0.05。结论:X线平片对于诊断颈椎病有较好效果,且恰当配合MRI检查或CT检查,能够提升确诊率。

颈椎病可导致上肢麻木不适、头晕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临床中对于不同类型颈椎病有不同治疗方案,所以经由影像学检查先行确诊颈椎病类型与疾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本文就X线平片、CT以及MRI运用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现将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9.5±5.2)岁。患者临床表现:9例患者表现为步态不稳以及下肢无力,13例患者表现为耳鸣、眩晕、头痛与间歇性头晕,18例患者表现为上肢麻木、感觉异常、握力下降、活动受限、颈酸胀,30例患者表现为颈肩部麻木与疼痛。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检查、CT检查以及MRI检查:(1)X线平片检查|:经由X线摄影机,摄取颈椎侧位片与正位片,了解椎间隙、棘突、锥弓、韧带、椎管等情况,对病变进行评估;(2)CT检查:借助螺旋CT扫描仪实施检查,患者取坐位,参数设置为:电压120kV、电流120mA、层厚2-3mm;(3)MRI检查:使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轴位、冠状位以及矢状位扫描,仔细观察T2WI以及T1WI信号,了解颈椎病变情况。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指标为诊断结果、特异性征象检出情况[1]

1.4统计学方法

经由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活动中产生的研究数据,其中诊断结果、特异性征象检出情况均可用n/%表示,行x2检验,P<0.05代表有对比意义。

2 结果

2.1分析诊断结果

MRI组在椎体后缘骨赘、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骨性椎管狭窄、椎间隙狭窄方面的检出率高于X线组,P<0.05;MRI组在骨性椎管狭窄、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方面的检出率高于CT组,P<0.05;X线组的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检出率高于CT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诊断结果对比(n/%)

21.png

2.2分析特异性征象检出情况

X线组特异性征象检出率(32.86%)高于MRI组(10.00%),P<0.05(详情见表2)。

表2 特异性征象检出情况对比(n/%)

22.png

3 讨论

颈椎病属于多发性临床疾病,患者可发生韧带增生、骨质增生等[2],从而导致神经根受压,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而早期诊断有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质量的改善。

本次研究表明,X线平片检查、CT检查以及MRI检查均对确诊颈椎病有一定的效果。其中X线组的颈椎曲度异常(52.86%)、椎间隙狭窄(44.29%)检出率高于CT组(40.00%)、(34.29%),此结果与冉文军研究结果一致[3],表明X线检查基于经济且方便的特点,作为临床诊断颈椎病的首选方法,能够观察颈椎病患者的骨质结果变化以及生理曲度变化;较之X线检查,CT检查可以观察患者神经根受压、椎间盘膨出情况,所以在检出椎体后缘骨赘、小关节突增生方面具有优势;与X线平片检查、CT检查相较而言,MRI检查的诊断率最高,可有效明确脊髓受压、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情况;另外,X线检查能够观察颈椎双边征以及椎间孔狭窄等特异性征象,所以诊断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X线平片可以有效诊断颈椎病,并且当恰当配合MRI检查或CT检查时,可以提升确诊率,可为治疗活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孙隆.颈椎病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141-142.

[2]李晓会,靳囡,晋瑞,等.颈椎病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8,24(09):1537-1540.

[3]冉文军.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