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研究
DOI: 10.12721/ccn.2021.157102, PDF, 下载: 529  浏览: 3334 
作者: 孙德林
作者单位: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舍邦歹完小 655808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创新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个人特点、个性特长、兴趣趋向等来制订详细的阅读教学方案,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动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新课标教学要求,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增强阅读教学水平,为小学生创造一个高效、多样、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从根本上帮助小学生增强阅读核心素养,让小学生充分领略语文阅读的魅力。

提及阅读,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单纯地识读文字,划分段落,顺次答题。这种机械的阅读模式会使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停留在浅层阶段,缺乏深度理解,同时学生自身思维能动性也不能有效发挥,学生在文化和审美层面的获得感也非常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阅读激活学生的学习期待,以阅读指引学生学习和表达,以阅读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突破的核心任务。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足。第一,教师总是将自己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去进行自主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被动接收教师所讲解的内容。由于学生没有进行自主阅读,故而学生难以通过阅读教学活动学习到有效的知识,这就影响到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无法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第二,很多教师缺乏对于阅读教学的足够重视,即便存在部分重视阅读教学的教师,他们也会将阅读学习布置为学生的课后任务,并且没有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做出评价。第三,很多教师总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需求。同时,教师只会利用布置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这导致阅读学习逐渐成为学生向教师“交差”的任务。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所以学生并不能对文章细节进行深入理解,但是为了完成习题,学生迫于无奈只能重复回看文章,这影响了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使得阅读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反而会更加抵触阅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这种情况的重视,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来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并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和优化,使得阅读教学呈现出新面貌,并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通过情景教学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性的思维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尤其是处于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容小觑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性教学情景的创设来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深入探究教材中的阅读文章,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情景氛围,使他们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在展开文章内容分析的时候,能够凭借情景氛围带来的感官体验来理解文章。更重要的一点是,当学生处于一定的教学情景中时,因感官体验受到刺激,学生的思维也会积极主动地融入对文章本质含义的思索中。

(二)通过教学氛围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环境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主动、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自我。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不同教学环节中,要基于学生之间成绩和能力的差异性,给予不同的学生表现自我、提出问题的机会,从而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通过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建立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进而便于教师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通过对学生一举一动的观察,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和困惑,从而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推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当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去参与一项活动的时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挖掘、运用和开发。

(三)通过开拓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要想通过对小学生学习思路的开拓来实现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要从两个方面分别入手,一方面,要锻炼小学生的求异性思维,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仍存在求同思想,对某一事件、某一观点习惯性地朝着同一方向思考,而教师要锻炼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勇气,让学生能培养求异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锻炼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当目的地确定时,朝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探索不同的答案和结局,也就是我们平时所主张的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发散性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其实在当下的语文基础教学环节中,我们已经引入了这种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理念,例如,同字多词、同词多句等,这都是锻炼发散性思维的方式,锻炼发散性思维既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能够习惯性地带着发散性思维去展开阅读训练。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当前语文教学大环境和主趋势,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的方向,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高效的语文阅读环境,贯彻落实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曹永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N].贵州民族报,2020,3(A04):2.

[2]魏军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36):49.

[3]李爱荣.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中年级如何进行阅读教学[J].新作文:教研,2020(4):1.

[4]刘轶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新课改背景下的优化路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