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作业设计
DOI10.12721/ccn.2023.157047,PDF 下载: 124  浏览: 1369 
作者张国峰
关键词双减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摘要: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作业设计不仅体现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发展兴趣爱好、培养问题意识以及加强综合主题的研究这五个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径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此达到提高地理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

1.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作业要求统一

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方便检查会给全班同学布置相同的任务,第二天由课代表收齐后统一上交。每天的作业形式基本一致,抄写并背诵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或是完成对应的练习册题目,一概而论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基础和能力不同的同学都受到限制。后进生由于基础不够扎实无法跟上班级的整体进度,不能解答难度较高的习题,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久而久之容易对该门学科产生抵触的情绪;优等生则缺少拔高训练,教材内容对他们来讲过于简单,容易掉以轻心,以敷衍的态度完成习题,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是由于缺乏针对性导致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即便落实了“双减”政策,减少作业的数量,但是整体质量却得不到保障,使得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

1.2.作业形式固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中考压力,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在作业设计上以书面内容为主,要求大家机械地抄写重难点知识,或是采用题海战术,在反复的习题练习中夯实基础。这样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成绩有所帮助,但是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作业形式过于固定,缺少灵活性。而且地理知识是丰富多样的,固化的内容很难呈现出学科特色,枯燥的任务也不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以完成习题为主,甚至会出现抄袭的情况,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地理水平并没有得到综合的锻炼。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学习地理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做对了题目就可以,抑制了个性化发展,不利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何谈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1.3.作业内容单调

地理是文科性质的学科,有大量知识点需要记忆,在作业环节教师经常布置背诵的内容,而后完成与本节课对应的练习册,这样的流程过于单调,即便不用说学生也能猜出来任务,毫无新意可言。有的学生甚至提前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并把答案提供给其他人,导致班级整体的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而且教师采用一概而论的方式忽略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没有注重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设计作业,让很多人认为完成作业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和考试,很难在这个过程中发自内心地巩固所学内容。加上作业形式的单调,根本无法激发大家的兴趣,感受不到地理学科的乐趣所在便不再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在缺少趣味性的前提下很难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2.“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作业设计路径

2.1.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次的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老师在布置地理作业的时候,要控制好总的数量,避免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负担,同时要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并对每一天的教学进行有效的巩固和温习,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如果将同样的作业交给整个班级,很容易造成有的人觉得很容易,有的人觉得很难,这样就达不到复习的效果。所以,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基本情况,设计出个性化的作业,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练习。基本作业是全班所有学生都要做的,它包含了对这一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总结,有助于学生们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它的数量不多,但难度适中。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布置一些比较难的选择做的作业,来刺激学生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一致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学习效果。

2.2.遵循心理发展规律,设计生活化作业

初中生经过小学生活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文化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观察、分析、对比、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有着较为突出的进步,他们的思维意识也正从直观转向逻辑,个人的综合素养日渐形成。“双减”政策的颁布使得外界愈发关注中学生作业的设计,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重点在于主观意识的培养,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心理发展需求,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遵循大家心理发展规律设计生活化作业,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方面,教师应考虑到大家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设计生活化的内容,让其意识到生活与地理是紧密相连的,同时合理把控数量和难度,将“双减”落实到实践中。

2.3.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多样化的作业

初中生因为特殊的年龄,身心都处在迅速的成熟期,因为缺乏社会阅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抱着强烈的好奇和渴望,他们倾向于以“是否有趣”为评判标准,来衡量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会不会集中在“有趣”这一方面。在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上,只要整体内容富有趣味性,学生就会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积极配合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反之,如果任务太过单调,他们就很难集中精神,很可能会因为任务而懈怠,从而影响到最后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地理作业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对地理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要选择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主题,进行多样化的活动。对于喜欢发言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对这一节课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复述,在进行发言的同时,也可以训练他们的口头交流能力,同时还可以起到夯实基础的效果;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写出相应的项目报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整合到一起,便于日后的运用和复习。“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该仅限于课本知识,而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的持续推进,提出了降低学生作业压力、降低学习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新需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适时地改变教学观念,认真贯彻“双减”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学习任务,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烜.“双减”背景下的地理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策略[J].福建教育,2022,(15):28-30.

[2]冯艳辉.“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02):64-65.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