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作为近几年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在上海、浙江率先实施。随之北京、山东、海南、湖南等地也开始实施了新高考。与以往的高考相比,新高考模式开启了“3+1+2”或者“3+3”新形式。虽然新高考彻底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但数学依旧是必考科目,在考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考试的形式上来说,新高考的实施并未对数学学科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从考试内容和考察重点来说,更加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面对全新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紧紧围绕新高考下的相关政策,结合高中数学学科考察方向,重新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高中数学知识容量丰富且复杂,并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包含函数、方程、几何等各大知识体系,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综合性教学,才能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通常是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为学生进行理论教授,按照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作业,以及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进行测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原本就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枯燥、无聊,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他们产生恐惧心理,使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的学习心理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是师范类学校数学专业毕业的,不管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学校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数学知识的熏陶之下,自然形成了严谨、细致的品质,但是部分教师也存在着固执、守旧等不足,认为只要学生多学、多练、多思考自然会提升数学成绩。数学教师一般都会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由而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分秒不差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从而保证 45 分钟的课堂可以完整地讲授完一个章节的内容。显而易见,数学教师的教学习惯带入了过多的主观意识,只是表面上提升了“教”的效率,并没有提升学生“学”的效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设立清晰的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素质教学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今后更好地成长与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心理以及思想等方面,从而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但不完全依赖于数学教材,充分利用可以运用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非常抽象的,也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部分学生对于函数、方程等知识内容掌握得很牢固,但是由于其空间思维能力不强,而不能很好地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数学教师在为本节课的内容设立教学目标时,就应该着重考虑到这个问题,即如何让空间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顺利解决几何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空间几何的位置和图形的特征,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转化思想,即用方程组的方式解决空间几何问题,通过列出几何图形相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组来判定空间几何的位置关系。通过确立了全面、清晰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数学思维,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解决同类别的几何问题也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学生在此过程中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各大教学论坛上都提出了众多新兴的教学方法,例如生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教学方法有效但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教学方法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频繁运用。因此,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应该秉承着适度性、整合性的原则,即将多种教学方法整合运用,使得各种教学方法各司其职,共同发挥出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的三视图》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即以游客的视角分别展示某一个建筑物的前视图、侧视图以及顶视图,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到三视图的实际含义,相对于学生的凭空想象,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几何三视图的学习,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几何的三维空间感。数学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组合立体几何图形,并且引导学生画出该立体几何的三视图,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数学教师不能直接给学生指出解决答案,而是采取合作学习法,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组内探究和交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终达成同一意见。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学课堂中不断感受到新鲜感,并且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下解决数学问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了趣味性。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上文提到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是非常枯燥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数学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的思维也被条条框框的定理所拘束,得不到有效拓展。数学课堂在整体节奏上保持着严谨、细致的风格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地梳理,符合数学知识本身的教学特点。但是没有任何起伏的教学氛围会让学生产生乏味、无聊的心态,学生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问题。众所周知,数学的知识点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一时的走神可能会让学生的思维不能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从而降低学生的听课效率,所以在教学课堂中适度地增添花样式教学内容,为课堂增添趣味性事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获得新鲜感。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数学教师可以巧用幽默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特点,学生会被教师幽默的语言所吸引,并且可以集中注意力聆听教师所讲的三角函数的内容,不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魅力值,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便于今后高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利于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高考政策的出台,给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面对这一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要紧紧围绕新高考下的数学教学要求,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思维能力发展、知识应用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践行新高考下的数学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福.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深度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5):39-40.
[2]王丽利.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高效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4):44-45.
[3]潘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新教育,2021(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