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DOI: 10.12721/ccn.2024.157107, PDF, 下载: 67  浏览: 786 
作者: 于晶
作者单位: 泰来县第三中学,162400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 高中地理学因其抽象性而富有挑战。为提升教学效果及学生核心素养,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激发他们的地理创新思维,并强化其实践技能。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中探索、理解知识,不仅能增强其学习兴趣,还能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应用,从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高中地理教学明确了方向。作为教师,需深刻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据此设计教学。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想象空间,同时提供丰富的体验和思考机会,激发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知识,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灵魂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正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展开,这一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必修、选择性必修以及选修教材之中,成为指导教学实践的核心原则。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复杂且影响深远的过程,它不可能通过一堂课或一次实践活动就得以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需要深入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这包括对地理知识、技能、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全面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们还需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明确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的知识体系与地理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的需要,还能引导他们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全球议题以及地理学科领域的关键问题。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增强对地球家园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同时,这一理念还促进了高中地理教材的适应性和系统性,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凸显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此基础上,地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一)加强地图运用,提升学生地理认知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地域的桥梁,对于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当前部分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被部分教师所忽视,导致学生难以全面、深入地掌握地理知识,这无疑阻碍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教师们应当充分利用地图这一宝贵资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以“现代旅游”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中国各省的地图,用不同色彩标注各大城市,并引导学生探究各城市的知名景点及其近年来的变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地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还能让他们对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现代旅游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当然,在使用地图时,教师还需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地图阅读技巧。从识别地图的基本元素到掌握阅读步骤,每一步都应细致入微地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合理、高效地利用地图资源。

(二)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和问题的解答者,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主要任务是记忆和应对考试。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核心素养的提升也受到了制约。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促进双方的互动与合作。

以“人口迁移”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的问题,如“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看待人口迁移的双刃剑效应?”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两面性,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全面剖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技能和创意思维。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三)实施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总结中学习

地理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深化知识理解及促进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调查、模拟实验、户外考察等形式,学生能在实践中巩固课堂所学,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并学会撰写实践报告,以提升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高度契合,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量、地质地貌的考察、植被与土壤的研究、农业地域类型的调研、工业布局的分析、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估及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地理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形成互补效应。通过课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师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地理现象的认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成长为具有地理思维和素养的未来公民。

三、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它促使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审视现实问题,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更好地认知与了解世界。课堂,作为知识传授的核心场所,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逐步构建起地理思维框架。

参考文献:

[1]王得成.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探析[J].学周刊,
2021(29):117-118.

[2]王海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
导),2021(0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