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就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使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得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用发现式教学法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一、发现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体育基础、认识水平、性别、年龄、环境、个性品质的不同影响,必然具有个体性的趋势。而且往往有些学生的认识方法是偏激的。教师在学生认识的初始阶段,要允许学生不同意见、看法的提出,这样才能创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在认识的过程中,发生争论及抵制是学生真正动脑、深入的表现,在争论中摆明自己的观点是学生进一步探索真知的必然发展阶段,他们在相互批评、借鉴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及缺点,更重要的是逐步认清了新技术技能的本质。最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认识规律,达成共识。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落后
目前学校体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还是存在着只练习身体素质,忽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各校体育发展比的往往是中考体育达标率和在各项比赛中的成绩,没有向全体同学灌输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忽视了学校体育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作用。在目前的观念影响下学校体育教学成为“等级第一”,只以学生体育中考所选的几个项目的体育成绩总分达到良好以上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学生每节课都是练习中考的几个项目,学生难以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二)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单一
现在有一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安于现状,没有跟上现代教育理念,不思进取。在教学中不注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技能教学中对没有做到尊重差异、区别对待,脱离学生个体实际情况,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学学生特别是女生普遍存在体育厌学现象。
三、发现式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堂的应用
(一)师生关系的转化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会对自己进行错误的定位,把自己当作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一味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点和体育锻炼方式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实质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很难在本质上得到提升。因此,教师想要发挥发现式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效果,需要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掘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进而提升身体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正确的师生关系是对发现式教学法有效使用的重要保证,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发现式教学法对自身体育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使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更多地扮演引导者,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设计出新的锻炼策略,并且适合自身的发展,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乐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发现式情境的创建
情境教学是体育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常规的体育锻炼方式会让学生慢慢地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丧失了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教学的使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发现式教学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建发现式情境,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体育学习。发现式情境的创建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每种体育锻炼对应的益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测验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保证学生未来的发展。发现式情境的创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探究,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使用发现式情境教学,锻炼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爆发力的锻炼时,教师可以创建情境进行教学,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坏人,一部分学生扮演警察,但是这部分坏人是隐藏在所有人里面,需要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点,并且需要在短时间通过追逐抓到他们。这对学生的爆发力锻炼有很大作用,并且学生在情境中也会不断使用自己的发现能力,判断相互之间的不同。在这样的情境中,发现式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得到了较好的使用,也完成了锻炼学生爆发力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发现式情境的使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发现式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
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式教学法只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不能寄希望于只通过发现式教学法的使用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发现式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式有效地融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提升发现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发现式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需要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教学策略,才能保证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这也是高效体育课堂的基础。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可将兴趣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发现式教学法结合起来。教师把学生按对篮球的爱好程度进行分组,将一些篮球基础好、对篮球有较大兴趣的学生和篮球基础较差、对篮球毫无兴趣的学生分配在一起,让学生之间相互带动,发现篮球学习中的乐趣,潜移默化中影响那些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发现篮球背后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会锻炼自己的发现能力,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篮球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将发现式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能力的提升,也要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课堂基本要求不能变,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地投入体育课堂教学的各种练习活动中,符合新课标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体育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体质得到增强,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基础,改变学生不上体育课时想上,而真正上体育课时又讨厌上,基本都是站着不运动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吕孝敏、阚绪平、朱华炳:“发现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41-44.
[2]张勋、于李伟:指导发现式教学在篮球普修课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4):23-26.
[3]李华平: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与当今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异同浅议[J].科技信息,2019,(16):190-191.
[4]龙杰、龙博:发现式教学模式及案例设计研究[J]体育世界,2014,(9):9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