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DOI: 10.12721/ccn.2024.157013, PDF, 下载: 47  浏览: 795 
作者: 李英年
作者单位: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五中学,425300
关键词: 数学;文化;高中;教学
摘要: 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改对各个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有效掌握,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融入数学的数学文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找到数学文化和数学学习的结合点。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优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对中国数学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如何将数学的数学文化渗透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供大家借鉴。

数学是高中的一门重点课程,教材内容比较复杂,也比较难。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对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很难把握。所以,要保证这门课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对这门课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做,同时也要对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进行有效地发掘,以达到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的数学文化,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科书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文化的特征

(一)以应用为导向

数学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特点,那就是以应用为导向。古代的算术题常以某某官府为官盖水利,盖房子,征收赋税为背景,计算农田产量、测定价格等活动,都是将数学运用到国计民生中去的,遇到数学问题,就会提出相关的猜想,或者进行一些实际的检验。这种数学起源的背景,是数学文化所特有的特点。并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其核心目标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数学文化进行综合分析,把握其使用的关键点,同时,它还能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更加完整地掌握。

(二)算法应用

数学算法应用的理论建构也是以算法为基础,通过各种解决方案系统的构建,达到从生活、生产中提问题的目的,并采用通用的计算方法求解。算法的运用往往与我国古代的“珠算”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与我国的天文历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数学化和机械化的特点。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公式、定理和概念是最重要的。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可以给他们讲解相关的算法,让他们能够初步地了解到复杂的计算流程,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学习要点,正确把握解题思路。与此同时,在我国数学数学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数字与数字相结合的特点,例如“割圆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三)交际能力

数学文化重视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应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之中国封建时代对数学教育的限制很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身份,才能真正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在我国数学数学的研究与发展中,长期缺乏严谨的辩证思维与实践,对我国数学数学体系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只有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以前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他们才能更主动地去学习,才能让数学文化的渗透起到最好的效果,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数学文化渗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对数学文化进行有效地渗透。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许多学科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数学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训练,使其得到全面发展,为其所学知识和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在实践中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如果学生不能把握住教科书上的关键内容,并且还会受到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困扰,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就会减少,甚至是丧失了学习自信心,这对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是不利的。因此,要想真正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将其恰当地渗透到数学文化之中,进一步充实数学教学内容,用有趣的内容来激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并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持续的提升。

(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改善教育质量

对于处在高考压力之下的高高中生来说,为了不被题目所困扰,老师们在使用数学文化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展示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中,要切实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为更好地利用数学文化,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途径,教师必须全面地分析当前的教学状况,强化课程要点的整合,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材内容,并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掌握教科书的知识,从而推动学生今后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增强学生对中华数学文化的了解,开阔他们的眼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通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的脉络,进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克服“应试”的弊病

教育部提出的“双减政策”“五条禁令”,尽管对普通高校的教学效果不大,但是在学校、家长圈里,还是有很多人在议论。尽管教师也能看出,学生们在做大量的作业时会感到厌倦和反感,但是为了提高高考成绩、提高升学率,学校和老师们在“减负”这一项教育改革中,都会畏首畏尾,不敢轻易尝试,就是怕影响到学生,让他们无法考上理想的大学。把数学文化导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尝试,它利用数学文化的起源,古代数学家的成就,以及与数学的教科书相区别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数学神经,使数学文化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以免使高中的教学显得呆板。另外,我国目前的重点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的培养。如果一个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学习12年数学,但对本国的数学家及其事迹,对人类数学史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一无所知,就不可能说已经培养出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将数学的数学文化导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们知道,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以及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数学的起源,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不同,这或许是一种改变目前高中生对数学教育的消极态度的方式。

四、将数学文化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渗透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把握好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才能使它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高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恰当地将数学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呈现给学生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能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符号和原理有较全面的认识。比如,在讲授正弦定理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提前给学生讲解其推导方法,并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给学生。

(二)对数学文化的载体进行有效地运用

在我国,数学文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中国的深厚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在数学方面的有效应用,既能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它还能对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充分挖掘中国数学文化的内涵,从而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载体。为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想象力,根据所学的内容,将数学文化有效地整合到课堂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它与高中数学教学的适切性,并以此为基础,以文化为核心,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比如,在利用窗花剪纸来指导学生探究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利用直线对称轴、轴对称等各种表现方式,把数学剪纸文化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另外,如果要在教学中进行创新,也可以利用故宫和天坛这类数学建筑的特定尺寸,来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设计。

比如,以太极阴阳鱼的一半为不规则形状,让学生去算它的周长和面积,把摇骰子当作一个让学生探究知识的环境,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知识的探索中去,在此期间,要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展原来有限的数学教学空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摆脱数学数学教学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隐性材料的发掘

结语

总之,我国的数学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它可以很好地与各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老师过分关注数学的数学课堂,将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将数学的数学文化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高中的数学知识与之有效地融合,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既能学好教材,又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数学文化,起到文化传承的功能,使教育、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文宝.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现代教育,2020(09):51-52.

[2]孙媛媛.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高中数学,2020(07):73-75+77.

[3]朱生锋.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案例与分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