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思考
DOI10.12721/ccn.2021.157099,PDF 下载: 457  浏览: 4184 
作者于安泽
作者单位桦南县向阳山灌区工作站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水技术灌区农业生产
摘要: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各种生活基础设施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工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业供水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其施工技术因此得到改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灌溉渠水利工程节水技术要点,详细分析了相关节水技术要点,旨在为同行同类型工程施工操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农业大国,中华文明也被不少人称之为农耕文明。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发展历史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到近代三峡工程,无不显示我国人民对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视。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得出,我国当前农田灌溉面积超过5234万公顷,每年灌溉用水量超过4000亿m³。由可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田灌溉区域年度用水量非常大,加之我国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且区域分布不均衡,导致农田灌溉用水一度出现缺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同时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结合各个灌区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加强灌溉区管理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有效完善了农田灌溉系统、优化了灌溉技术措施,在实现农田灌溉的目的的同时,达到节水灌溉要求,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1节水灌溉的含义 

节水灌溉技术是基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理念下提出的农田灌溉新口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式、开放性灌溉而言,有着节水效果明显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当前工程实际进行分析,节水技术是根据客观条件、植物生长规律以及农田灌溉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土质、土壤含水量、年降雨量、农业技术等多方因素综合形成的灌溉新方法,在保证农业生产合理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水资源消耗,进而达到灌溉节水、农田增收增产的目的。

目前,我国农田灌溉工程中所采用的节水技术多种多样,但所有节水技术都存在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在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上,合理、充分的李虹水资源来完成农田灌溉,大大降低灌溉成本的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分配。从这一趋势进行分析,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强化饮水管理、加大科学调度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培育抗旱农作物以及合理配置水资源,都能实现节水灌溉的可持续发展,都能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注入新活力。总之,节水灌溉是一项基本、综合的操作内容,在工作中需要综合多门不同专业的学科和技术,进而形成一种科学有效、节能效果突出的水利技术措施。 

2、灌区节水技术措施 

在当今时代发展中,我国节水技术已经成型,逐渐形成了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现代化管理措施为核心,农业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生物学技术为一体综合性节水技术措施,并且逐渐衍生成为一个新的技术产业。在电子时代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报道力度不断加大,人们节水环保意识不断成熟的同时,对灌溉节水提出了新要求,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加大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以说,在当前农田灌溉节水工程中,任何一种单一的节水技术都无法达到预计的节水节能目的,需要在工作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设备,确保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实现灌溉技术与生物技术、农作物推广技术、园艺技术的相互渗透,这些不同的技术手段互相整合统一的发展趋势。 

2.1工程措施 

灌区节水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渠系节水措施与田间节水措施两部分。渠系节水主要有渠道衬砌防渗处理以及管道化输水等,田间节水措施包括喷灌、微灌、畦田改造以及平整土地等。渠系节水措施实施后可以减少输配水过程中的水分渗透损失,田间节水措施则主要是减少田间水分向深层土壤的渗透。渠系、田间地表水损失减少,渠系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系数得到提高,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在田间节水措施中,喷微灌是目前推广应用较广泛的高效节水技术,政府在政策及资金上都给于大力支持。 

2.2非工程措施 

(1)优化种植结构,培育推广抗旱高产品种。通过调整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采用合理套种模式,使土地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可以减小体表水蒸发损失。 

(2)农田覆盖。农田覆盖常用的材料有塑料薄膜和植物秸秆两种,通过对农田地表覆盖,可以有效调控土壤与覆盖层之间的水分循环,降低农田水分过量蒸发,提高田间水利用效率。植物秸秆还是一种优质的绿色有机肥,分解之后可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3)推广使用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耕土有机质含量,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孔隙度变大。入渗土壤中的水便以毛管水的形式储存,减少了蒸发量,提高田间水利用率。 

(4)深耕中耕。深耕可加深疏松土厚度,土壤孔隙率变大,储水空间增加。中耕松土,可以切断土壤水分蒸发通道,利于蓄水保墒,节水增产效果明显。 

3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1)衬砌改造渠道,配套完善渠系建筑物。针对灌区渠系水渗漏严重、渠系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等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渠道的衬砌改造及维修养护管理,不断完善灌区渠系配套建筑物。配套完善量水设施,加大灌区巡查力度,防止偷水灌溉,避免渠系及建筑物损毁造成渠系水损失。 

(2)建立水库、渠道、水井联合调控机制。受灌区内水库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需水量急速增加的影响,灌区可引用灌溉水越来越少。因此在灌区发展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灌区水资源情况,按照便于建设渠道引水则建设渠道,地下水便于开采则采用井水灌溉,并且联合调度水库蓄水。研究制定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优化配置灌区内水资源,使其得到充分高效利用。 

(3)做好渠系及配套建筑物管理,增强调控力度。在大多数灌区中,存在私自在干渠开设取水口的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为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定量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应充分做好改灌区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布置规划工作,增强管理调控能力。 

(4)做好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度直接影响灌水质量,提高土地平整度对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效率和节水增产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采用局部湿润灌。局部湿润灌溉可减少植蒸腾作用失水量,也可减少土壤水量蒸发,局部湿润灌溉还能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利于植物根茎的生长,便于利用深层土壤中蓄存水分,从而提高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灌区节水技术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该从各个环节查找不足之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积极宣传普及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当前,节水灌溉技术方法种类很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各个灌区应结合地方气候及土壤特性,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以便达到最好的节水效果,为我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樊作科. 小型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9(4).

[2]郑凌云.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 v.28;No.721(23):89-89.

[3]计红燕. 某大型灌区规划及节水技术探索[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 049(003):33-34.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