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一盏璀璨的明灯,照亮了社会思潮的航向,凝聚了全体人民的共识。在这个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承载着双重使命,既要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就像为航行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不仅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程的各项任务,更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过程就像播种耕耘,旨在培育一代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人,为我国的未来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之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精神的灯塔和行动的指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不仅有助于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更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能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于落实课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民应秉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将这一价值观充分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是对新《课标》要求的积极响应,也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利于提升素质
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素养和品质的关键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受益打下坚实基础。在个人层面,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和敬业精神,使他们懂得恪尽职守、追求卓越。此外,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最后,引导学生培养友爱善良的待人态度,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具有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爱国情怀的新一代贡献力量。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国家的未来繁荣和民族的复兴助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之策略
(一)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设定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当我们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导入法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担任《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爱国者”专题的副导演,并参与到节目的创作中。这样的情境设置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同时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木兰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其次,教师需要围绕这个情境展开一系列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朗诵、讨论、角色扮演等,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木兰诗》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最后,教师需要注重情境的设计和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真正融入情境,并在活动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
(二)分析精神,情感共鸣
文章的精髓无疑是其思想和精神。当教师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精神时,应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以《台阶》中“父亲”形象的分析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学们,你们对《台阶》所描绘的父亲形象有何看法?有人认为他忠厚老实、不甘落后,你们觉得这样的评价全面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发现“父亲”受封建观念影响的方面。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体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从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剖析文章主旨和人物精神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置身于文章所传达的精神氛围中,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进而更自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情境创设,强化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重视情境的创设,以帮助学生沉浸在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氛围中。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后,教师可以设计一场“穿越时空”的活动:假设学生是元方,通过时光机来到了 21 世纪,面对一本杂志的约稿,需要讲述《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并在文章结尾附上一段对当代中学生的寄语。
这样的情境设定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记叙文写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扩写过程中深刻领悟到人际交往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同时,“文末附上一段话”的设计让学生自我概括文章主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关键途径,必须始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所在。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接班人。让我们共同期待,每一个初中生都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照耀下,绽放出属于他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