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红色文化的日渐淡去,当代的初中、高中已很少再有机会去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近几年,由于初中时期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将有关红色文化的部分纳入到了教科书之中,这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做为教学的引导,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发掘和发掘有关红色文化的素材,并对初中语文进行正面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爱国情怀。
一、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还不够完善,有些事情还存在着偏见,这个阶段正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初中语文课本上有关“红色文化”的内容较多,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梅岭三章》等,都是极富爱国精神的作品。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可以让学生对中国的革命传统有更深刻的了解,进而更乐意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有助于深化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所必备的道德品格,是整个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初中生很容易被外界的新事物所感染,如果他们没有得到恰当的引导,就会对他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不利的影响,更不利于其爱国情怀的养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其相结合,结合历史现实,为学生介绍红色文化,由此,学生对国家的骄傲、自信和爱国情怀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
好的教室气氛能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的心灵,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加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校园、班级文化的发展。营造一个优良的“红色氛围”,不仅有利于推进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而且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而要营造出一种具有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在学校建设一条革命文化长廊,在教室里贴上革命英雄语录,放置一些革命故事,在教室里和教室外都播放一些革命歌曲。这样,初中学生就可以在校园内接受红色的熏陶,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从而实现“环境育人”。
(二)发挥地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作用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反抗入侵的壮丽历史,其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勇士,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动人的传奇。在全国范围内,很多地方都建立了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革命活动。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要求,把这些知识的宝贵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可以安排同学们去实地考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知行结合”,要将其内容渗透进中学语文教学之中。红色文化是当前初中阶段的一段较为新奇的历史,通过与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这一点,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先烈的付出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综合素质。
(三)结合教材丰富课堂内容
同时,要实现红色文化,必须要有特定的媒介,而初中的语文课程正是与红色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由于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红色文化的内容日益丰富,为广大师生开展红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教素材。而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选择与红色相关的文学名著,通过其所蕴含的文化意念对其进行影响,从而使其三观得以塑造。将语文教学融入到红色文化之中,使学生体会到为了新中国奋斗奋斗的先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拓宽自己的视野,培育了他们的爱国之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继承他们的传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文化教学中发掘出优秀的文化底蕴,以经典的红色文本材料,向同学们介绍其所处的时代和历史。例如,在研读《老山界》时,要使学生深刻体验到穿越老山的艰辛,教师可以将了解整个长征历程当作故事的背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同学们能够亲身体验红军穿越草原、攀登雪山的艰难困苦,从而使他们从心灵中被“长征精神”所影响和激励,使他们能够把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作为学习和生活的必备素质。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活动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教师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在实施“红色文化”课程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历史的影片和音乐,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这个时期的历史环境,并进一步认识到他们对历史的深刻认识,进而引起他们的尊敬。要达到这种目的,老师们在挑选具有真实的历史内涵的作品时,要注重从高品质的角度来挑选,这是由于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影片品质参差不一,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眼光,挑选出既尊重历史又适合于初中生的红色文化。举个例子,讲陈毅写的《梅岭三章》,我就讲一首《陈毅元帅》,使同学们对陈毅的生活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便于对陈毅的情感和情绪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学习的气氛,从而使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五)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为载体,开展红色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推行红色文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汉语的学习较为单调,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来达到红色文化的效果并不理想,也不能充分地利用它。另一方面,因其历史悠久,目前初中生尚处于生疏状态,因此,在开展校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了解革命文化,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课内红色文化教育初中生主动性较差的不足,帮助学生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例如,可以请一些革命烈士到学校做讲座,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年代,让同学了解他们的牺牲精神和深刻的红色文化内涵。
结语
总之,在当今社会,理解并继承中华先进的文化,是培养初中生的三观、弘扬优良的传统美德的关键。要使初中语文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初中的课堂,就必须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其与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相融合,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熊芳.浅谈遵义红色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上,下旬),2019,16(21):38.
[2]范欣,周成梅.农村初中语文利用信息枝术传承红色文化的策略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4):322.
[3]周东.试谈红色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J].文教资料,2019(6):32-33.
[4]范欣,周成梅.农村初中语文利用信息技术传承红色文化的教学实践研究:以遵义红色文化为例[J].新课程(初中),2018(9):221.
[5]袁娟.红色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研究[J].文渊(初中版),2019(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