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管理策略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7051, PDF, 下载: 214  浏览: 2148 
作者: 张社会
作者单位: 孟州市河阳办事处河阳小学,454750
关键词: 小学;学校管理;策略
摘要: 小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小学学校管理质量已经成为小学管理者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向。文章主要探究学校管理者如何从各个角度提高学校管理质量。

小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更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幸福和幸福的发展,在小学管理中,要做好“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应用,才能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坚持人本理念

与其他学习阶段不同,小学是学生思维逻辑启蒙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小学生好奇心旺盛,较好管理,但他们也是具有独立行为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个性与想法,所以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开展学校管理,应尽可能避免“机械化”的管理思维,对于“唯成绩论”的管理理念应加以修正,将“平等化”“弹性化”理念特质落到实处。学校管理者应贯彻新课改精神,坚持人本理念,以安心学习、快乐嬉戏为管理目标,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此革新小学学校管理理念。小学学校管理者应将新课程改革思维作为管理理念的基本指导思想,紧抓各科教学管理工作,帮助教师转变教学、交流等观念,使其正确认识到新时代下教学工作发生的变化和需要适应的育人环境,积极树立先进教学理念。比如结合素质教育理念,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适时加以鼓励,培养勇于创新、胆大心细的学生,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作为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者以及学校管理核心主体之一,学校管理者还应做好师生关系的引导与处理。比如创新教师教学方式,落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此增加师生交流与沟通,使其相互信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双方共同进步;或是优化听课制度,适当增加听课数量,及时完成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意见交换工作,及时解决学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也要注重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逐步改变部分家长心中唯成绩论的观念,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另一方面便于日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从多个方面渗透新的管理理念,并得到多方认同、认可。

二、加强教师管理

第一,建立目标管理激励制度。学校管理者应围绕岗位内容与差异性进行岗位目标的合理制定,梳理岗位间的责任关系,并联合有关部门落实长效督查机制,明确岗位工作任务,并将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实现学校管理客观要求向个人努力目标的转化。通过落实这一管理举措,不仅能够明确教师权责,还能够扩大其发展机会,让每个人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得到多种需要的机会,发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获得感。

第二,围绕岗位优化津贴制度,引入良性竞争。一是岗位津贴制度,即构建科学的绩效与待遇环境,确保教师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绩效、待遇提升目标;二是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这一管理理念,结合相关竞争平台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整体质量的提高。

第三,建立量化考核机制。考评机制能够揭示当前阶段学校教务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小学学校管理有效性,应落实完善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依托于科学、及时的促进和反馈工作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在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中运用量化考核方法时,需提前对各项指标与成果内容进行量化处理,确保后续工作均能够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发挥制度对人、对事的约束作用,确保考核、奖惩均公平展开。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有关教师考核的量化评价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一是教研组工作量化评估,具体内容包括特色工作、工作业绩和校验成果等;二是常规工作量化考核,具体内容包括教师师德、备课与授课情况、业务能力、作业及获奖等方面;三是班级工作“六比”考评,具体内容包括课堂纪律、早读情况、课外活动质量、卫生状况、两操等方面。在该考核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管理者应围绕实际情况对评分表进行科学、详细的制定,为提高考核流程透明程度,及时公开考核结果,最好将其归档成册,力求做到因素明确、考核细则具体。

三、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

无论哪种管理行为,健全的制度体系是管理内容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可以看作是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手段,这项内容同样适用于小学学校管理。所以在强化管理有效性时,管理者应定期优化管理制度与体系,引导师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与推进。在对管理制度加以完善时,应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一方面结合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学需求等方面,确保管理工作能够促使教学活动的快速实施,同时根据职能部门及相关岗位设立差异化管理模式,维护教师、员工共同利益;另一方面从学生学习、成长角度出发,在不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增加管理内容,例如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出发,以此优化管理内容。为调动师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积极性,应及时给予表扬和惩罚,确保学校管理制度时时刻刻发挥作用

四、建立健康校园精神文化,成立校园管理小组

对于小学学校管理而言,建立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必须开展的工作之一,事关学校文化环境的塑造以及学校特色的展示。因此,在提升小学学校管理有效性时,应提高对这种无形教学力量的重视,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与道德观念,同时净化教师心灵,强化校园师风师德氛围,打造学校独有的教育魅力。围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环境开展学校管理时,可以采取成立管理小组的方式,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环境塑造内容复杂且精细,较难一个人开展管理工作,所以应加强组织教育,各司其职,依托于良好的同事合作关系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管理小组应注重人文关怀,围绕学校区域加以建设,比如文化长廊,将其作为学生获奖作品、艺术作品、荣誉称号的展示区域,或是增设文化角等,打造人本理念为核心的精神文明环境,让师生能够领略到学校独有的文化气息。其中,在设计文化等内容时,管理小组应注重作品的科学性、艺术性和人文性,创造宽容且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除此之外,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硬件设施、设备,校园管理小组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查,比如LED屏幕等,使其正常运作,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感到快乐。为提升校园管理小组专业能力,管理者可以落实定期的岗位培训制度,或是举办有关政治业务学习的例会活动,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思想高度和专业水平,同时加强法制培训教育,强化其法制观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在学校管理中的功能作用,从而更为科学、高效地落实教育决策,成为全校师生的楷模,从正面传达积极影响,加快高质量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结语

小学本身是一个结构较为复杂的有机组织,新时代下,提高小学学校管理质量需要管理者优化原有管理体系,为教师队伍营造公平公正的教学科研氛围,不断优化绩效激励措施体系,充分激发教师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如此才能提高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良斌.小学管理质量的提升途径分析与解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4-15.

[2]严文洪.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才智,2020(15):161.

[3]后新兵,王亚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浅析小学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J].新课程,2021(30):221.

[4]胡克取.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0):14-15.

[5]张克清.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家长,2020(29):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