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DOI: 10.12721/ccn.2024.157394, PDF, 下载: 165  浏览: 1573 
作者: 张玉兰
作者单位: 乐昌市长来镇中心小学 512212
关键词: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运用策略
摘要: 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设置恰当的学习任务以及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通过深入了解学情,教师能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设置趣味性、开放性和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适时提供支持和引导,避免过度干预或放任自流,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以上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青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将对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深入了解学情,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在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中,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采取随意分组的方式,如按学号或座位分组,这样的分组方式缺乏科学性,难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深入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现有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以及语文学习兴趣等方面。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信息,教师才能遵循“组间同质”与“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组建小组。

具体而言,教师应确保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点,既有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外向的学生;既有学困生,也有学优生,以便发挥“以优带劣”的作用。同时,各小组的语文整体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应相差无几,以营造良性的外部竞争环境,有效激发各小组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分组之后,为了保证合作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还需引导各小组做好分工。如,在小组内部,可以安排学困生负责基础知识整理,中等生负责分析文章架构、阐述观点,而学优生则负责统筹全局。这样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能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确保合作学习活动的扎实、有序推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时,设置恰当的学习任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不仅为各小组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还起到了凝聚团队力量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精心考量,确保任务既不过于简单,让学生失去合作的动力,也不过于复杂,以免学生产生挫败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遵循趣味性、开放性和多样化的原则来设置学习任务。趣味性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开放性则能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集思广益,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多样化且由易到难的任务设计,则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信心,获得成就感,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现出来。这样的任务既具有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如探讨五壮士选择跳崖的原因、他们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以及这些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这些问题既具有开放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拓宽视野,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分组编写五壮士的赞歌、绘制五壮士的英勇形象等,这些任务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又能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通过这样一系列由易到难、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信心,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

三、发挥指导作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师倾向于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合作学习模式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转变角色,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则作为辅助者和指导者,适时地提供支持和引导。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需要把握好干预的度。一方面,过度的干预会打断学生的思考流程,限制学生的表达自由,削弱合作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放任自流则可能导致合作学习偏离主题,学生无法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当在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下,恰当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中,学生在讨论两小儿关于太阳大小的辩论时,可能会出现意见分歧和争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及时介入,但并非直接给出答案或判断对错,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当两个学生分别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太阳在早晨或中午更大时,教师可以先对他们的观点表示认可,肯定他们敢于表达、勇于探索的精神。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各自的观点有哪些合理之处?又存在哪些局限性?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分析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总之,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既要避免过度干预,又要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设置恰当的学习任务以及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于欣.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2023(79).

[2]孟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2023(9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