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DOI: 10.12721/ccn.2025.157005, PDF, 下载: 68  浏览: 383 
作者: 林梦醒
作者单位: 东莞市众美中学,523106
关键词: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挑战;教学对策
摘要: 随着数学建模在现代教育中日益显著的地位,高中阶段的数学建模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高中数学建模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教师对建模理解不足、学生参与度低、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等。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如加强数学建模意识、注重建模关键步骤的教学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旨在提升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建模不仅是一种将数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在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求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一、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数学建模理解不足

由于数学建模不仅涉及复杂的数学理论,还需要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然而,目前许多高中的数学教师可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数学建模培训,对建模的过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缺乏深入理解。这种情况导致教师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难以激发学生对建模活动的兴趣和参与。

(二)数学建模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数学建模活动在高中生中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原因是由于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不足,不了解建模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因此缺乏参与的动力。此外,高中生的学业压力大,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专注于考试相关的学习,而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相对较新且不直接与考试相关的数学建模活动上。还有就是缺乏吸引学生参与的有趣和创新的数学建模项目,导致学生对这类活动的兴趣不足。

(三)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数学建模的评估通常比传统的数学考试更为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创新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技能。很多学校和教师可能缺乏评估学生在数学建模方面表现的有效方法,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这导致学生在参与数学建模活动后,难以得到及时和具体的反馈来改进自己的能力,也难以准确评估自己的建模水平和进步。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影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数学建模意识的渗透

数学建模意识的渗透需要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更广泛地宣传和强调数学建模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早期就认识到数学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价值。通过校园内的讲座、研讨会或者与数学建模相关的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和参与意愿。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融合数学建模的元素进入常规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在教授数学理论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这些理论如何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例如,假设要分析一款新设计的小型火箭的飞行轨迹。火箭的垂直上升路径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模拟。火箭的最高点和上升时间可以通过解方程获得:设火箭的初始速度为米/秒,加速度为米/秒²(重力加速度),时间为秒。火箭的高度可以表示为:

11.png

这个方程实际上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通过对方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计算出火箭达到最高点的时间,以及这个最高点的高度。

通过这样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如何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中。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让他们看到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和公式,而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二)注重建模关键步骤

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建模工具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理解整个建模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步骤。这个过程应该从实际问题的识别和定义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现象,提出可用数学模型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是模型的建立阶段,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理论来构建适合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数学工具和方法,确保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模型的求解学生需要运用数学技能来求解他们构建的模型,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求解模型的技巧和方法。最后,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实验数据或实际情况来检验他们模型的有效性。如果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或预测现实问题,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整个建模过程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数学理论的理解,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圆的方程为例,假设面临一个实际问题:设计一个花园的喷水池,它应该位于花园中心的圆形区域内。我们需要确定这个圆的最佳位置和大小。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和求解圆的方程来解决。首先,学生需要明确问题的要求,即确定一个圆形区域,使得喷水池可以恰当地放置于其中。问题可以简化为确定圆心和半径。圆的方程可以表示为:

(x-a)2+(y-b)2=r2

其中(a, b)是圆心坐标,是半径。

学生需要使用这个方程来表示喷水池的位置和大小。在模型的求解阶段,学生需要确定圆心和半径的具体值。这可能涉及测量花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根据花园的大小来估算合适的半径。通过插入这些值,学生可以得到具体的圆的方程。学生需要检查这个圆是否适合于实际的花园布局。这可能涉及到在花园实地测量和验证圆的位置是否合适,以及半径是否足够容纳喷水池。如果发现圆太大或太小,学生需要回到模型建立阶段,重新调整圆心位置或半径大小,再次验证。

(三)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教师的教学改进至关重要。这需要超越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方式,采用更加综合和多元的评价方法。有效的评估机制应当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在建模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模型的构建、求解方法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解释能力。这种评估不仅关注最终的答案,更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同时,教师应提供具体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反馈可以是书面的评论、一对一的讨论或者小组讨论,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促进他们的持续进步。此外,鼓励同伴评价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合作和沟通技能。通过建立这样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数学建模方面的成长轨迹,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学习特点。

结语

数学建模在当代高中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深入分析,识别了当前教学实践中的主要挑战,包括教师建模能力的不足、学生参与度低下以及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等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一系列实用的解决策略,这些对策的提出不仅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方向。正如数学建模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一样,将其有效地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文刚.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19):62-64.

[2]王海岩,金雄虎.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3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