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7102,PDF 下载: 126  浏览: 1289 
作者彭桂玲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情感教育
摘要:
初中生处于心理塑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素养是保证其积极成长的关键。当前,部分青少年在初中比较封闭,缺乏沟通,缺乏沟通技巧,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提高心理素质。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进行分析和探究。

初中生的思维情绪复杂多变,若一些负面情绪长期无法得到排解,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初中班主任平时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密切,所以对学生成长、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等方面的了解也最为全面,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对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效果明显。因此,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观念,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支持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班主任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意识和行为能力,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科学分析。应该了解其他成就。借助大数据分析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学实施学习与创造活动,为学生全面创科思想、提升综合技能开路。通过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创新实践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研究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主观理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当然,内容也会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身心。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探索和探究欲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的健康身心品格。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和谐的班级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后天环境导致的,所以,班主任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首先,班主任要做好学习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和净化。通过桌凳的整齐摆放、花卉的绿化点缀、卫生的清洁干净,让班级净起来;通过橱窗里物品的摆放、文化墙的衬托、班级标语的悬挂等文化氛围的营造,让班级亮起来;通过学生行为的规范、语言的文明等,让教室温馨起来。其次,班主任要做好人际交流环境的优化工作。初中生在学校的主要人际关系便是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同时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和谐的师生与生生关系极为重要,这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最后,班主任还要优化班级人文环境,利用和谐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正确做到班级的事人人做,班级的人有事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自豪感,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初中学校要做好中学生健康管理工作,配合班主任开展多方位、循环型的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身心。在真正的教育和促进早期识字。首先鼓励班主任有效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设计多种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敞开心扉,大胆表达,大胆行动,鼓励学生。其次,及时、快速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最后,班主任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文化观和世事观,让学生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回归现实,快速解决自己的问题,一点一点通向美好的生活。比如班主任要把“五四”青年节和各种教材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思考青年人的生活,保证学生对青年体育有更好的了解。同时,要统筹初中幼儿健康教育活动,采用通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索五四文化精神的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家校共育

家长与学生接触最密切,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成长经历等方面十分熟悉,然而很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与物质需求,忽视了学生的精神需求,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中,要利用积极的教育理念,注意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交流的言辞,诚心站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和家长平等交谈,真诚沟通。目前来看,很多家长都喜欢拿其他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从而督促孩子成长,殊不知这样将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针对此现象,班主任可以为家长讲解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案例,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可以利用错误的家庭教育案例来形成对比,从而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用“因人而异,各人各色”的策略,充分肯定孩子的成绩和优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孩子的努力和付出,给家长良好的期望。班主任应采用不同方式的家校沟通方式和途径—语音、文字、面谈、家访、书信等都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解决心理上的疑惑,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重视情感教育

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工作,以真情感化学生。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教师往往只重视教材的讲解,生硬地为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然而,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烦躁等情绪。尤其是针对一些心理教育知识的讲解,若是无法联系实际,学生更是无法接受课堂灌输的思想。实践表明,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选择学生身边的案例、网络上流行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探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做好心理教育健康工作。

三、结语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能力,预防心理问题,为学生成为合格人才提供保障。班主任必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渗透,对学生认真负责,为学生构建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针对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排解,保证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情绪,做到积极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魏红.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J].家长,2022(18):30-32.

[2]曾桃.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我见[J].基础教育论坛,2021(31):110+112.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