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服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
1.1农村金融服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绿色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金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要保持绿色金融在全国各村庄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继续推进乡村各类产业和各类乡村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鼓励和支持农村积极借助自身绿色环境资源,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和旅游度假经济绿色农业等多种功能。借助绿色农村金融增强农村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综合治理绿色农村生态环境,推广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降本增效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产品,扩大农村绿色农业建设。生态经济循环圈发展。
1.2农村金融服务助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精准扶贫是扶贫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实施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将政府、银行、企业、农民和保险业聚集在一起,共同构建多边体系、利益相关者社会、扶贫和扶贫贷款模式。提升扶贫和扶贫金融投资比重,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应对农业金融投资风险,增强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再融资管理,进一步增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评价。
2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
地方税收资金相对匮乏。既要满足当地正常人口的生存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又要满足工商业发展的财政保障。增长与财税资金单一模式,加上近两年疫情对经济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疫情防控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地方财政资金相对紧张,国际收支难以保证,从而致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财税一体化的步伐放缓。政策不能保障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阻碍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2.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非农户籍金融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问题是从1979年到1984年逐步形成的,40年来也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浪潮下不断调整发展路径。2008年1月,第十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如何解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问题》发布。文件指出,要突出增强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对于打赢非农户籍脱贫致富百日攻坚战也显得尤为重要。
2.2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拥有非农账户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即使是原来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面向农地的公司,其主要业务也仅限于农村地区。宅基地各项补贴的统一发放及相关信息;二是农业合作社各项支出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学校、生活、医保报销、生产产品。当农业合作社入不敷出时,大多数情况下更愿意从私人银行获得贷款。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和农业调查队的调查结果,农业合作社从正规财务核算获得的银行贷款比例几乎不超过全部贷款的1/3。一方面是由于通过正规非农账户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银行贷款非常困难。另外在农村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利益发生矛盾会出现一些问题,核心企业在支付收购款方面不够积极,导致农民还款不够及时,也会出现信用风险。
3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3.1完善相关支持政策
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已出台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意见,拓宽投融资渠道,从制度层面确保“三农”投入充足,在此基础上,多方面地吸引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鼓励金融资源流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投,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要加强信贷政策整体协同规划,解决“三农”信贷资金碎片化、竞争同质化、政策部门化等问题,主动适应新的融资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方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3.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由此可见,对于上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脆弱性,未来一定要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全方位振兴。增强对乡镇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能够借助完善农户信用评估体系、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降低农户信贷风险,增强涉农信贷。
3.3增强信贷产品创新,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一方面,普惠金融要创新增信机制,结合农村具体情况,增强与政府、银行或第三方增信相关机构的合作,继续坚持以政策为基础的增信保障,创新增信方式。另一方面,为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创造新的充足担保是化解农村信用风险的有效举措,有利于降低农村金融服务信用风险,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金融服务供给。
3.4完善乡村金融服务构架
从这些信息可看出,未来需要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全面发展。首先,加强对乡镇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可以借助完善的农户信用评估系统、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降低农户信贷风险,增强与农业相关的信贷。其次,应推动农村金融人才返乡或留在城市起源。科学决策需要专业人才支持,然而农村金融人才非常缺乏。为此,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加大引进金融人才的力度,全面提供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发展机会,激励更多人才回到家乡或留在城市工作。加强与各地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努力发展人才培养和输送工作,并持续扩大人才队伍规模。
3.5加强信贷产品创新,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普惠金融信贷产品的创新重点在于解决农村灰色信贷问题。为此,普惠金融应通过创造新的信用机制来加强与政府、银行和第三方增信机构的合作,并针对农村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同时,普惠金融还应继续坚持以政策为依据的增信保障,创新增信方式。农民应当提高财务会计个人素质,信息技术的比较发展,百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搜索引擎,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异军突起,极大地推动了传统财务会计思维的创新,以及城市乡村的发展。因此,必须提高城乡的个人素质。农村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要走进非农户籍,深入城乡家,接受计算机语言和具体形式,向普通农村居民普及财务会计和销售技能,农村地方村委会等乡镇级外围组织也要努力向非农户宣传财务管理知识,积极举办以“把财务管理带入家庭”为主题的考前培训班和专家讲座。组织开展“知识下乡”活动,培育城镇和农村积极参加财务会计活动的意识。
结语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支持和服务。完善财政金融资金配置体系统筹管理和建设,增强乡村产业信息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促进农村基本发展,培育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倪江飞.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银行家,2021(8):129-131.
[2] 何广文,李丽丽.刘甜.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农村金融困境与创新选择[J].学术界,2018(10):46-55.
[3] BOWEN H R,BOWEN P G,GOND J P.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M].University of lowa Press,2013:266-289.
[4] 刘志云.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诱因与理论基础[J].政法论丛,2014(1):74-82.
[5]周立.从食利经济到吃租经济:乡村振兴中的金融创新[J].人民论坛,2019(33):69-71.
[6]刘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理论探讨,2019(6):118-123.
[7]汤敏,左小蕾.创新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J].中国金融,2019(20):59-60.
[8]姜松,喻卓.农业价值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3):19-32.
[9]韩国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当代金融研究,2018(2):96-104.
[10]林宏山.创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J].福建金融,2019(3):11-15.
[11]郭娜,杨德勇.贫困县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践[J].中国金融,2019(7):88-89.
[12]朱月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刍议[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06)
[13]黄大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模式优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09)
[14]陈放.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制度构建[J].探索,2018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