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中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信息技术一直被应用在课堂当中,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小学的课堂教学来说,部分音乐老师仍然坚持传统教学思想,对信息技术缺乏完整、深刻的认识,造成课堂教学质量较差。尽管部分艺术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但因为并未进行相应技术的训练,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很易发生课堂故障,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往往无意间忽视了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老师反而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学生从属老师,没有了在课堂上互相沟通、独立反思和质疑问难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兴趣易遭到干扰,造成学业质量低下。此外,小学音乐课程不被重视也是制约教学的主要原因,因为学校更愿意把音乐教育资源下放到语文、数学等重点学科中,而音乐教学也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也还没有完成,在这些方面也限制了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进度。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学校音乐课堂的融合措施
(一)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对具体情景的还原构建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目前中国教育界中最广泛、最高效的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受到了许多老师的青睐。多媒体教学技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了全方面改善,既保持了传统教育的优势,也推动了学校教学现代化,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学技术融汇到了一起。在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堂环境总是较为单调严肃,教师教授的全部知识点都来自于课本,缺乏新突破,而课堂教学内容更是停留在文本表面和口语讲授中,有些内容过于沉闷,学生无法深入思考练习,以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步。而通过将信息充分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会动的良好功效,就可以将音乐课堂主题具体化、生动化和有趣化。相比于简单陌生的知识点,形象而且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情景更能深入学习者心灵,并迅速地在学习者头脑中产生深刻印象,进而驱动学习者进行思维与想象。所以小学音乐老师要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并立足课本中的音乐教学内容做好对故事情景的分析整理。
(二)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创设自主化的环境
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以往的教育方式是用分数评价的方法来评价孩子对艺术知识的了解水平。由于其分数无法精确完整体现出他们的学业情况,更不能清晰反映其素养的强弱。部分音乐老师喜欢以自己为教学中心,不够重视学生们的观点和想法,一味依靠多年的教育实践,对他们的学业情况和特点没有进行全面掌握。在僵硬乏味的课堂氛围下,音乐教学课堂自然是消极而无效的,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小学老师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给他们提供一种自由化的教学空间。实践教育是音乐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老师应该通过信息技术为班级搭建一个小小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完成音乐学习。老师们必须打破传统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思想,把学生变成课堂的核心和参与者,并想方设法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焦点。老师应和他们保持广泛密切的沟通,在学业上多关心他们,争取变成他们密切的同学伙伴。老师一旦可以坚持这种方式,他们就会相信和依靠老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自己,积极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它可以培养学习者的音乐素养,提供优质有效的教学。
(三)通过构建音乐学习App,突破时间和距离上的束缚
以往教育中,老师往往只以课堂为主体教学场所,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而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时间设置也一般比较短,因此老师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带动学生的飞速发展,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突破这一局限。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更多的音乐教育类App也层出不穷,而这种教学型App就能够使音乐学习者可以随时完成音乐学习工作,突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从而促进音乐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所以学校的老师应该选用最适合于他们实际的音乐教育App开展教学工作。老师也可将教学资源同步上传至教学App中,并通过互联网搜索更多的教学视频资源,使学习者有了更大的选择性,以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进一步扩大视野。同时老师也可在教学的App中设置签到打卡等功能,同时上传课程任务,这样老师便能够利用后台数据分析掌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具体学习状态,以便及时调整好自身的课程计划,把更多的知识和资源都放到了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因材施教。
(四)立足教学视频,开展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模式也是近年来较为广泛而高效的现代教学方法,微课视频教学以录像为主要中心内容和教育载体,录像长度通常掌握在三至五多分钟,尽管持续时间并不长,但其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涵,并利用信息技术把图文、录像等内容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有效节省了课堂教学时段,提升了教学效果。视频教材相对于比较传统课程来说比较生动活泼,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音乐教育老师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围绕音乐微课进行各种活动。老师们在开展正式的音乐课堂活动前,就可利用现代技术制成音乐预习视频,然后老师们要进一步挖掘课文内容,把其中的基本知识和重要部分加以总结,并构建为思维导图,然后再配合其他教学资源,组成一条三至五分钟长的音乐预习微视频,并及时发给学员。学生们看到预习小视频,应该首先根据录像掌握课堂重点知识点,接着按部就班完成预习。课堂教学实际证明,学生一旦对课堂重点进行了认真和充分的预习后,接下来的音乐课堂内容就会显得比较有的放矢。老师要想增强音乐课堂的实效性,必须在一定的课堂时段里,抛开无谓的课堂投入,及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重难点展开反思、探讨与探索。
(五)开展全方位交流,增进家长、学生、老师间的有效交流
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老师、学生、家长这三者的沟通交流很不顺畅,出现不同的情况,师生关系容易紧张,家长也很少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和知识动态。所以老师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沟通,增进孩子、老师、家长间的密切交流。老师能够利用微信进行群聊,根据孩子在音乐知识方面的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在第一时间与家长交流后,老师就可以比较充分的熟悉学生的家庭条件与家庭环境,以便了解更多与孩子有关的状况,为教学的有效进行作好基础。如此一来,老师和孩子间的隔膜也就慢慢减少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达到教学信息化的要求,还需要正确利用信息化开展教学。学校的音乐教育老师要想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脚步,影响学生的整体成长,就必须努力摒弃一些陈旧的常规音乐教学观念,努力接触和掌握先进科学的音乐教育思想,并必须在专业的培训单位接受二次训练,掌握完善的信息技术方法,努力搭建一种更为趣味化、信息化、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知识平台,并利用信息化方法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知识,从而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佳君.信息技术策略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以音乐欣赏课《鳟鱼》为例[J].北方音乐,2017(13).
[2]陈婷.课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文汇,2019(11).
[3]陈蓉盛.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智慧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17(14).
[4]林琴.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