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医穴位贴敷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疗效与护理干预

于巧会 王嫚 李雪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750021

摘要: 研究中医穴位贴敷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 将2023年1月到2024年4月到我院治疗的79例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经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中医穴位贴敷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面瘫的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医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应用在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的提升患者康复的优良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 中医穴位贴敷;中医护理;风寒袭络;面瘫;康复优良率
DOI:10.12721/ccn.2024.1571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风寒袭络型面瘫乃因外感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经络,致使经气阻滞、筋脉失养而发病。针对此类病症中医采用穴位贴敷法,结合细致入微的护理措施,可以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穴位贴敷是依据中医经络学说,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以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调和气血的目的[1]。针对面瘫患者,通常选取如太阳穴、迎香穴等关键穴位进行贴敷,可以刺激面部神经,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2]。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联合中医护理可以达到巩固治疗效果的目的,本文基于此研究将中医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应用在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3年1月到2024年4月到我院治疗的79例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经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1)观察组中有23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53岁~74岁,平均(63.52±5.16)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0.61 kg/m2~28.46 kg/m2,平均(23.34±2.44)kg/m2;(2)对照组中有22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54岁~73岁,平均(63.03±5.21)岁,BMI为21.04kg/m2~28.44 kg/m2,平均(23.41±2.38)kg/m2。本文研究对象/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满足《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资料经统计学软件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患者均采用中医穴位贴敷治疗,采用车前子、皂角、制白附子与红花按照4:3:2:1的精确配比,精细研磨至100目的超细粉末。随后使用温水将这些药粉调和成药膏,进一步压制成直径为1厘米、厚约0.13厘米的圆形药饼。选取的穴位包括翳风、阳白、地仓、颊车、太阳、完骨、颧髎以及牵正。治疗时,并非所有穴位都使用,而是每次从中选择五个进行敷贴。每天进行1次,连续7天构成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患者联合中医护理进行干预,具体为:

(1)保暖避风护理:特别注意为患者提供温暖且避风的环境。在患者所处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患者直接吹风,尤其是冷风。若患者需要外出,应为其提供围巾、口罩等保暖物品,以防止风寒对面部的直接侵袭,避免病情加重。

(2)情志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和困扰,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同时可以向患者普及面瘫的相关知识,增强其对抗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

(3)面部护理:定期为患者进行面部按摩,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按摩时应沿着面部经络走向,采用轻柔的手法进行。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的功能锻炼,如通过做鬼脸、吹口哨等动作,帮助恢复面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4)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增强其体质。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在饮食上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适当加入一些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材,如桂枝、防风等,以辅助治疗。

(5)起居护理: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适当的运动锻炼和面部肌肉训练等。在运动锻炼方面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轻柔的运动方式,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6)中药护理:遵医嘱为患者准备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内服治疗。同时采用中药熏蒸、中药外敷等外治法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在进行中药护理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用药原则,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康复效果分为优、良、可、差的等级划分标准。①优:患者面部功能完全恢复,表情自然,无明显后遗症,风寒症状完全消失;②良:面部功能大部分恢复,轻微表情受限,但不影响日常生活,风寒症状显著改善;③可:面部功能有所恢复,仍有较明显的表情障碍,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风寒症状有所减轻;④差:面部功能恢复不佳,表情严重受限,影响生活质量,风寒症状持续存在。注:康复优良率=(①+②)/n×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0开展统计学检验,采用秩和检验非参数等级资料(康复有利),以[n(%)]表示,并计算“U(Z)”值。所有数据均计算“P”值,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面瘫的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对比[n(%)]

截图1738989731.png3.讨论

本研究将中医穴位贴敷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应用在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医穴位贴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能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面瘫的目的。在风寒袭络型面瘫的治疗中,穴位贴敷能够直接作用于面部经络,有效缓解风寒引起的经络阻滞,促进面部肌肉的功能恢复[3]

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差异,强调情志调护、饮食调养、生活起居等多方面的综合调理。对于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而言,中医护理不仅提供了舒适的康复环境,还在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等方面给予了患者全方位的关照。这种全方位的护理模式,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穴位贴敷与中医护理的联合应用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这种治疗方法不仅针对面瘫这一症状进行治疗,还从患者整体的身体状况出发,进行综合调理。这种治疗思路的转变,使得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表现出了更高的康复优良率。

综上所述,将中医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应用在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的提升患者康复的优良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王贺. 穴位贴敷联合牵正复位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型)的临床研究[D].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2.

[2]孙亚超. 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型)的临床研究[D].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

[3]张莉娟, 吴晓梅. 中医穴位贴敷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疗效与护理干预[J]. 新疆中医药, 2019, 37 (01):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