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涉农高职公共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对农耕文化的传承探索——以休闲农业专业为例

奉莉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市,404155

摘要: 本文以休闲农业专业为例,探讨了涉农高职公共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对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首先分析了农耕文化传承在涉农高职教育中的现状与挑战,然后提出了将农耕文化融入公共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的策略与方法。通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创新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实践,旨在提高学生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同时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未来相关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涉农高职;公共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农耕文化;休闲农业
DOI:10.12721/ccn.2024.15702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耕文化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危机。涉农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的使命。而公共英语课程作为涉农高职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将农耕文化与公共英语课程相结合,实现农耕文化的有效传承,成为当前涉农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农耕文化传承在涉农高职教育中的现状与挑战

(一)现状

在涉农高职教育中,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教育任务。目前,学校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途径来推广和传承农耕文化。然而,尽管这些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首先,这些途径的覆盖面相对较窄,无法全面覆盖所有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限制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问题,许多学生可能无法充分接触到农耕文化的相关内容。其次,学生的参与度也普遍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不高或者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够吸引人或缺乏互动性。最后,这些途径的效果往往不显著。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学校很难准确评估农耕文化传承的实际效果,也无法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与此同时,公共英语课程作为涉农高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等优势。如果将农耕文化有机地融入公共英语课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农耕文化的传承途径,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因此,将农耕文化与公共英语课程相结合,成为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行性。

(二)挑战

然而,将农耕文化融入公共英语课程并非易事,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如何找到英语课程与农耕文化的合适切入点是一大难题。农耕文化涉及广泛的内容领域,包括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习俗等多个方面。在英语课程中引入这些内容需要精心设计和策划,确保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避免生硬的拼接或简单的附加。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由于农耕文化与英语课程的结合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教学经验,才能胜任这一教学任务。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需求。

最后,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一大挑战。传统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知识水平,而农耕文化的融入需要兼顾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双重目标。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将农耕文化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涉农高职公共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对农耕文化的传承策略与方法

(一)课程内容设计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选取与休闲农业专业相关的农耕文化主题,如农业历史、农业景观、农业习俗等。通过英文文章、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的呈现,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地农耕文化特色开发校本教材或专题模块,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模式创新

在教学模式上,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部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慕课、微课等进行远程授课和自主学习;线下部分则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与交流,加深学生对农耕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三)评价体系构建

在评价体系上,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过程性评价可以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在线学习数据等;终结性评价则可以通过测试或论文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还应将农耕文化知识纳入评价体系中,以激励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农耕文化。

四、实施效果评估与改进建议

通过实践应用发现,涉农高职公共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得到了提高;同时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学生对线上学习缺乏自律性、教师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是加强线上学习监管机制建设;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三是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四是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分析农耕文化传承在涉农高职教育中的现状与挑战以及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方法,探讨了涉农高职公共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对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通过实践应用发现该策略与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未来相关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借鉴。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并优化该策略与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需求为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 农耕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20(12): 90-93.

[2] 李晓霞. 在线开放课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9.

[3] 张红霞.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农耕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研究[J]. 农业考古, 2018(06): 237-240.

[4] 刘晓静.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 4(51): 212-213.

[5] 陈晓红. 农耕文化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5): 78-80.

课题:中华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职公共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CQGJ21B159),主持人:奉莉,课题来源: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022.3-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