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软肝利水方联合逐水方敷脐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分析

孙艳艳1 刘鹤婷2

1.通化市中医院,吉林通化,134100;2.南昌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中医学,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
关键词: 软肝利水方;逐水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DOI:10.12428/xdyxyj2025.10.05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腹水是一种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有研究表明,肝硬化腹水有极大的可能性发展为顽固性腹水[1]。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大量抽腹水(LVP)联合白蛋白输注、腹水浓缩回输(CART)、新型利尿剂、肝移植和经颅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技术(TIPS)等。中医认为采用“内外兼治”的治疗方式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患者腹水消退、改善病症、预防复发[2]。本研究旨在探讨软肝利水方联合逐水方敷脐治疗脾虚水停型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3~2025年收治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例。对照组男性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5.98±10.74)岁;平均病程(3.98±0.59)年。观察组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5.27±10.67)岁;平均病程(3.91±0.69)年。

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指南》标准和《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标准确诊为肝硬化腹水患者。②年龄在18~80岁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合并恶性肿瘤者;②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后发生心源性、肾源性、肝硬化等所引起的腹水患者;③患有严重肝性脑病者;④患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急性消化道出血者;⑤认知能力低下或患有精神疾病者;⑥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⑦3个月内接受过类似治疗者;⑧治疗依从性差或要求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逐水方敷脐。具体治疗措施包括:①对患者开展入院健康宣教,引导患者卧床休息,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4~6 g,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1~1.2 g。②根据患者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利尿消肿、保肝降酶、利胆退黄及营养支持等。基于以上治疗,在患者入院1~3 d后实施每日1000~2000 mL腹腔穿刺液联合每日20 g静脉输注白蛋白治疗,第4天后开始实施逐水方敷贴治疗,总共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逐水方剂量:醋甘遂、莪术、黄芪、三棱各30 g,冰片、干姜、大腹皮各10 g。将以上药材碾为细末,用蜂蜜水调匀并予以适当加温后,均匀涂抹于患者肚脐周围(神阙穴),面积约为7 cm×7 cm,将浸泡过的干荷叶进行加温后覆盖,使用有孔医用敷贴对其固定。使用电子生物反馈仪进行30 min的局部照射,每2~4小时更换1次敷贴,连续贴敷6 d后停止1天。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密切观察,若发现有红疹、瘙痒、溃烂等症状出现应立即停止并予以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患者服用软肝利水方剂。剂量为:楮实子、柴胡进和煎制好的车前子各15 g,桂枝和煎制好的滑石粉各12 g,白术、猪苓和先煎的煅牡蛎各30 g,茯苓20 g,水红花子、王不留行各9 g,鳖甲5 g。上述药物统一煎制后每日服用1剂,每剂200 mL,分为2次与早餐和晚餐后的50 min温服,共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候加减,针对肋腹胀痛的患者添加香附、郁金香和砂仁;针对神经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可添加山药和黄芪;针对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可添加酸枣仁、远志和龙骨。

1.3观察指标

①通过中医证后积分记录患者的症状:主症包括腹水、腹大胀满、食欲不振、乏力,0分为无,2分为轻度,4分为中度,6分为重度。次症包括面色萎黄、面部及下肢浮肿、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计分等级分别为0~3分。于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的2日分别进行。

②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其晨起口排便且空腹体质量,晨起口排便且空腹的仰卧体位最大腹围,和24 h尿量。

③检验患者治疗前后的电解质、肝功能、T细胞亚群情况,检验内容包括总胆红素、血蛋白、血钠、谷丙转氨酶、血钾、CD3+、CD4+、CD8+、CD4+/CD8+的水平。

④腹部彩超检查:由专业人员引导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统一体位检测其腹水暗区的最大深度和门静脉主干内径(Dpv)。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中医证候积分、腹围、体质量、24h尿量、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临床治疗疗效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和c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例(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例(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腹围、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和体质量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中医证后积分和24 h尿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腹围、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量比较[n(%]

1.png

注:▲表示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的TBil、ALT、ALB分别为(48.56±20.81)μmol/L、(61.99±23.69)U/L、(30.11±4.79)g/L,对照组治疗前的TBil、ALT、ALB分别为(45.50±19.95)μmol/L、(61.04±25.94)U/L、(29.03±5.25)g/L,两组患者在治疗前TBil、ALT、ALB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ALT、ALB分别为(27.99±11.88)μmol/L、(36.16±14.43)U/L、(35.33±3.96)g/L,对照组治疗后的TBil、ALT、ALB分别为(32.45±10.86)μmol/L、(43.46±19.34)U/L、(32.59±4.56)g/L,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分别为(40.39±8.07)(27.70±5.01)(29.31±4.59)(0.97±0.17),对照组分别为(38.66±9.11)(28.25±4.85)(28.58±3.04)(1.01±0.23),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分别为(49.96±8.99)(33.62±4.16)(23.28±3.59)(1.48±0.2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4.62±10.83)(31.38±4.75)(24.15±2.30)(1.32±0.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主干内径和腹水最大暗区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的腹水暗区最大深度和门静脉主干内径分别为(75.78±26.39)mm、(14.44±1.12)mm,对照组分别为(77.12±27.03)mm、(14.26±1.19)mm,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腹水暗区最大深度为(29.13±18.24)mm,门静脉主干内径为(12.93±1.79)mm,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71±21.24)mm、(13.42±1.65)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6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钾、血清钠和PT时间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的钠、钾、PT分别为(139.71±3.80)mmol/L、(4.22±0.51)mmol/L、(15.58±2.46)s,对照组分别为(139.49±4.12)mmol/L、(4.15±0.44)mmol/L、(15.48±3.26)s。治疗后观察组的钠、钾、PT分别为(139.55±2.84)mmol/L、(4.23±0.50)mmol/L、(13.92±2.28)s,优于对照组的(139.69±2.77)mmol/L、(4.17±0.49)mmol/L、(14.47±2.25)s(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引发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门静脉高压、RASS活性增强及低蛋白血症等,而肝硬化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进程标志就是腹水。中医认为肝硬化属于“鼓胀”范畴,具有病因繁多、病机复杂的特点,与人体的脾、肝、肾即血、气、水密切相关。医家一般将《内经》作为基础,将此病归位虫毒感染、情志内伤、酒食不节及久病续发[3]。若脾肝肾的功能失调,则会引发血瘀、气滞和水停腹中,表征为面色暗黄、腹部肿胀、腹壁有青筋暴露等。本病是肝脾肾虚、气血水雍结所致,因此应采取驱邪扶正、攻补兼施的疗法[4]

软肝利水方是由五苓散作为主方与临床治疗经验相结合所得,其中柴胡具有疏肝理气之效;茯苓性平甘淡,利水健脾祛湿;桂枝性甘温阳,有助于利水化气;白术补土气、建中焦,有助于运化水湿;滑石、猪苓、前车里在消肿的同时还能清除郁留之热;水红花子和王不留行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5];鳖甲和煅牡蛎有利于潜阳滋阴、去浊痰淤血。以上药物合用,一同发挥利水健脾消肿和软坚散结的功效,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穴位敷贴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将中医理论作为基础,内病外治,通过将中药敷于人体表面的穴位通过各经络在机体中作用,发挥驱邪扶正、调和气血阴阳的功效[6]。这种方式具有经络治疗和用药治疗双重功效,能够避免药物经肝脏首过,有助于缓解肝脏的负担,同时具有操作方便、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较小的优势[7]

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量、肝功能检查结果、T细胞亚群检查结果、门静脉主干内径和腹水最大暗区、血清钾、血清钠和PT方面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探究其原因,中药敷贴所作用于腹部的神阙穴下布有供血丰富的静脉网,能够调养人体全身的经气,起到培本固原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逐水方中黄芪的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能够起到免疫调控的作用,促进合成肝脏蛋白,同时改善肠道微生态,加强肠粘膜屏障的保障。莪术和三棱有助于疏通肝经的积血,用于缓解腹水患者的炎症,胃肠道培养有益菌。干姜辛热,能够很好的发挥透皮促渗功效,促进药物的吸收,同时抗炎、镇痛;大腹皮有助于利水消肿,宣脏腑壅滞;外用冰片则能引发皮肤角质变化促进其他药物吸收。以上药物合用,在增强药效的同时提升了治疗安全性,达到了利水消肿的目的。

综上所述,软肝利水方联合逐水方敷脐治疗脾虚水停型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丛鸿浩.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采用温阳健脾汤的整体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0):99-101.

[2]程涛.决水汤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9,32(2):339-341.

[3]陈耿生.软肝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9,16(4):24-25.

[4]常明生.健脾活血利水汤治疗脾虚血瘀水停型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0):43,45.

[5]潘敏,林晓阳,董梦倩.扶正软肝利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1):88-90.

[6]葛舰,李小丹,王祖君,等.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用药规律的异同[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4):347-351.

[7]王岗,朱琦,唐娟,等. 利水消臌方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7):609-612.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