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张静

东阿县实验中学,252200

摘要: 在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中,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核心整合单元中的学科知识点,并加大对培养道德素质的教育理念的渗透,以及对科学学习思维的建构。特别是在化学学科这一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的理论学科中,教师更应该将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将单元整体学习目标作为一个框架,以此来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所以,课堂从应用问题导向,培养全面的学习意识;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增强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联系生活实际,从多角度解读单元题目三个方面探讨了化学课程中大单元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7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对各科知识掌握的巩固和扩展阶段。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操作性的理论类学科,它对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推理能力和探究意识都有很强的锻炼效果。在化学科目中所掌握的实验操作步骤和知识学习思路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理论类科目中。所以,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作为指导,科学计划单元教学目标,保证在课堂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效果,并有效地完成实验操作活动。

一、核心素养环境下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建构的优势

1.有利于掌握化学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进行大单元教学,要从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接受和反馈入手,调整教学知识结构,这样的大单元形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快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并且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地连接,在主观意识上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降低他们对化学的学习负担。

2.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大单元教学对中学化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的要求,能够对整个化学教学大纲展开详细的知识分析,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遵循整-分-整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和改进,并对教学知识进行授课。同时,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与交流,把握学生的学习与心理特点,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上要符合学生的个性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所以,采用“大单元”教学方式,可以从侧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其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3.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好大单元的教学理念,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创造出高效的课堂。实践表明,学生与其利用零散的知识来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还不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化学大单元作为一个起点,让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将一般性和整体性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从而培养出正确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意识,从而对化学教学的课堂进行优化,以适应当今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

二、核心素养环境下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建构的步骤

1.分析教材,洞察学情

在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单元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整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引导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所以在大单元教学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进行全面的整合,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上,教师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思想指导、基本结构、知识内涵等多个角度出发,探索单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心中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此外,还需要分析学生的兴趣,了解他们的学情。对老师来说,教学是一种以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活动,只有在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来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2.运用问题引导,形成综合性学习意识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以整单元的教学主题为载体,设置思考性问题,在学生对课前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将学习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内拉回课堂。与此同时,在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将他们的思维和实际能力的综合运用展现出来,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知识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在教师对化学教材的单元题目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梳理时,应该重视单元内部理论性原理知识与实验操作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所积累的物质反应原理和反应现象得到巩固和记忆的实践机会。此外,有些老师尽管对将课堂日常教学与单元教学目标相结合的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当将它运用到现实的班级中时,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从而造成了学科知识教育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应该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为基础,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自己的实验操作和单元学习框架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起学生们的探究欲望,还可以让自己的综合的学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中,老师可以利用“曹冲称象”这个古老的故事,从多个方面来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这样更容易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通过这个故事,还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教学主题中的化学变化的概念,与生活中的现实相结合,对化学变化过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分层划分,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知识讲解,从而在本单元教育主题的指导下,学生们可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学习认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3.设计趣味实验,增强学习整体意识

科学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考模式,它是一种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联系的最紧密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多种多样的实验操作,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地强化自己的知识记忆,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在化学学科教材的单元设计中,同样也是按照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兼顾的思想来选择知识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可以根据本单元的研究主题,对课本中的实验内容进行补充和改进,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在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运用,来促进实验的操作能力的提高,从而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验,并在实验中与理论内容相联系的整体学习意识得到提高。

例如,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一课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该课的具体操作过程。在这个实验阶段,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课程中知识的回顾,展开自己的独立操作。在试验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向他们报告试验的结果,并用氧气来联想出单元标题中的问题。采用了自主回忆实验和归纳联想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独立教学课堂和单元学习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素养的构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学科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化学学科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以传统的知识教学为基础,将不同课节的教学内容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相结合,对实验操作的形式和种类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综合能力为最高目标,提高化学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焦爽,王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1):75-80.

[2]裴锐,肖红梅.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教学一一通过意义建构增进对化学式的理解[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2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