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渐进式教学阶段流程
第一,引导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十分关键,但也常常易被人们所忽视。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受课时限制而选择“单刀直入”的导入方式,将原理性知识直接呈现出来,而这也往往使学生“盛兴而来、败兴而归”。基于认识论的普遍规律,教师应当先帮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接着实现理性认识的构建,且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构建期,有着显著可塑性。如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争取利用较少的时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其好奇心较强的特点,让学生经历猜想、收集资料、假设、实践、分析的教学过程,更好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激发学习兴趣,完成相关知识点的自主学习。
第二,启发阶段。该阶段是引发学生产生兴趣与认识的重要阶段,要求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知识论,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知识基础,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并主动地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更注重教师的课堂主导和学生的学习主体的结合,提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直接经验与教材知识的融合。一般情况下,启发式教学主要可分成问题设置、场景创建、问题解答、反馈评价等环节。当中实验是教学手段,问题是课堂驱动要素,小组合作与分层教学是重要形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及提升其理解能力。
第三,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研究,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重难点知识的全面、系统讲解,培养学生具备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并且使他们能够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对现有知识掌握实现有效的延伸。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渐进式教学策略
(一)基于细致分析做到明确设计
高中物理是一门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现象与培养学生科技素养的学科,在开展渐进式课程设计之前,除了要做好学情的明确,需要对课程模块进行合理规划。当中教师应把所有课程视为一个整体,理清各知识间存在的关系,通过明确难易程度,逐层的按照由易到难的规律实现对不同学习模块的划分。如教学《万有引力定律》一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难易程度,可分为五个阶梯,第一层级为基本定义,即对太阳及行星间引力的理解与掌握,属于对上一节内容的复习巩固,难易程度为很容易;第二层级为小组探究,强调对月-地检验相关内容的探究,难易程度为容易;第三层级为深入学习,是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得出思路、得出过程、表达式等内容的学习与掌握,难易程度为稍难;第四层级为基本应用,也就是确定引力定律的公式实际的应用范围,以及如何运用万有引力的公式求解出某些相对简单的引力问题,难易程度为中等难度;第五层级为综合应用,主要是让学生以卡文迪许的实验,对万有引力的相关常量进行测定,对其实际意义加以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二)基于设计问题实现有效导入
待利用分析实现科学的教学设计后,若能再通过问题来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便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良好的教学引导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科学的导入问题是建立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之上的,如此,在设计导入问题时,需要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同时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最大程度地强化问题价值。如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为之后判断学生是否能够达到学习目的提供依据,内容主要有:①理解万有引力定律所产生的具体思想以及整个过程,理解物体的下落与天体的运动之间存在的统一性关系;②理解引力定律的实际意义,掌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引力问题解决的方法;③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具体应用范围;④理解引力常量的实际定义及其测定的具体方法,以便理解卡文迪许的实验;⑤对解题过程进行训练;⑥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基于交流与思考而形成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感知物理学科的趣味性。然后就是确定重点和难点,与教学的目标是紧密相关的,反映了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导入环节中设计的一系列地渐进式问题,其目的在于引进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内容,学生想要得到答案,便必须做到不断思考与探究,这无论对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还是师生间的互动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基于方法混合让学生更易接受
为推进渐进式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需教师根据学习模块的特点,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渐进式的教学通常包括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实验演示、引导观察、问题驱动等,他们的有序与合理运用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完成“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应用”相关内容的掌握后,就要引导学生学习教学难点内容,也就是综合应用模块的内容。根据教学实践,设计渐进式的教学环境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当中的困难解决。教学情景生动、直观,能重新呈现出物理知识表现出的实际事物,促进了学生实际认识当中形象与抽象、现实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与矛盾,更适合物理教学。
总之,物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较难掌握且十分重要的课程,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渐进式教学,由教学的设计、问题导入、模式交叉、引进例题、情境设计等多个方面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进行安排,更好地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科学的渐进式教学设计应是在充分做好学情分析与划分学习模块基础之上的,要求不同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以此促使课堂的教学实现顺利实施,切实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向原。渐进式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1(6):3。
[2]金鑫。渐进式课堂训练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