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二语习得相关术语研究

​彭志棚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00

摘要: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内容复杂繁多,含有许多基本概念。想要掌握二语习得,做好二语习得研究,就必须先掌握这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包括外语、外国语、外来语、过渡语、中介语等。因此,了解这些与二语习得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十分有必要。本文将结合网络资源、图书和报刊中的相关文献,概括与二语习得相关术语定义,然后根据这些定义分析二语习得的几个基本术语的概念。
关键词: 二语习得;研究综述;术语研究
DOI:10.12721/ccn.2022.15706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引言

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第二语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每个人自出生后就会接触语言,甚至还会同时接触两种语言,然而这种接触或多或少是无意识的。根据认知语言学,人类自出生后一岁左右,便会识别和产出字词。自20世纪70年代起,二语习得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10多年后,我国也开始了相关研究 (蔡金亭, 2021)。这些研究中,针对二语习得相关术语的定义层出不穷,百家争鸣。这些相关术语包括第二语言、外国语、外来语、过渡语、中介语等。那么,究竟什么是二语?它同母语有什么区别?什么又是外国语、外来语、过渡语、渐进语?什么又是二语习得?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对这些术语的概念进行概括和解释。 

2. 二语习得相关术语界定综述

自20世纪60年代起,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兴起,研究内容主要描述二语习得过程并解释其特征,构建理论体系 (李驰, 2021)。众多学者就二语习得领域的相关术语界定各抒己见。下面笔者将对这些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

许多学者就“什么是二语”这一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一些语言学家强调“二语”与“外语”的区别,二语指的是在一个双语或多语言的国家,一个人母语之外的语言;外语是指本国家的人们学习的其他语言 (陈燕, 2021)。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最具争论性的问题就是“什么是习得”以及“什么是二语习得”这两个问题。“习得”与“学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习得”是调动人脑中的语言学习能力,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在交际的过程中理解话语意思,无意识地学会使用语言,“学得”指有意识地通过学习语言的规则和形式去获取语言知识 (王初明, 2001)。陈燕、丰国欣 (2021) 将“语言习得”定义为“孩子语言发展的自然过程”,认为“习得”是孩子语言发展的自然潜意识过程。Gass, Behney和Plonsky (2013) 将二语习得定义为“学习者如何创建新的语言系统的研究”。Elllis (1997) 认为,第二语言习得可以被称为人们在习得母语之后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方式,这种习得既可以发生在教室内,也可以发生在教室外。付楚涵、周荣 (2021) 认为二语习得是学习者在课堂内外掌握母语后自然学习另一种语言的一种方式。学者李萍 (2019) 针对二语习得这一概念,给出了定义:二语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简称,指人们学习并掌握母语之外的语言的过程。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不同,母语习得指在母语环境中,儿童自然习得母语的过程;二语习得是人为的、非自然环境下的习得,主要是语言课堂上的习得。而学者石平 (2019) 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有时也会发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或者也发生在正规的课堂环境中 (在这种情形下,第二语言可以被称为外语)。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者利用母语中存在的语法、语音、词汇知识等学习目的语所形成的有别于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系统 (李驰, 2021)。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学习过程的某个特定时期认知目的语的结果与方式的特征系统;二是指在二语习得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学习者的二语能力发生与发展的特征性系统。前者强调学习者自身所拥有的独特中介语语言系统,后者则更多表示所有第二语言学习者自身拥有的普遍和抽象语言体系——中介语系统,又叫“中介语连续体”(李驰, 2021)。Selinker将“中介语”比作一种“僵化现象”,即语言能力的发展出现停滞的状态,即使继续学习和训练仍然不能得到改善,因此这一停滞阶段也被称作中介语阶段。

3. 二语习得相关术语界定研究

本段笔者将结合上述学者的观点和相关文献论述有关二语习得相关术语的定义。首先,什么是第二语言,这是必须要解答的问题。在解答这一问题之前,笔者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外语”、“外来语”和“外国语”。根据网络和汉语词典的解释,“外语”是指外国语,即非本国人使用的语言。那么也就是说“外语”具有国界性,其定义一定是以国界为基础。因此,“外语”一定是区别于本国语言的外国语言。那么,什么是“外来语”?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外来语”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某种语言从其他语言音译或简单直译而来的词语。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外来语”并没有国界性,只是由另一种语言转换过来的语言,这种转换既可发生在同一个家的不同语言之间,也可发生在不同国家的语言之间。那么,什么又是“外国语”?它同“外语”有什么区别吗?根据百度百科和汉语词典的解释,“外国语”即非本国人使用的语言,是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外国语”等同于“外语”,二者都具有国界性,当中的“外”字,一定是以他国的视角为依据的。

以上是对“外语”、“外来语”、“外国语”的界定。那么接下来笔者要谈论“什么是第二语言”这一问题。“第二语言”简称“二语”,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第二语言 (Second Language) 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因此,“第二语言”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习得的第二种语言,它一定是位于第一语言之后习得的。那么,有了“第二语言”,是不是就存在“第三语言”呢?这一问题必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第二语言泛指任何一种在习得母语之后再习得的语言。基于这一定义,“第三语言”是不存在的,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只会接触两个类型的语言,即母语和第二语言。狭义的第二语言一定是指在习得母语后所习得的语言,这一习得具有序列性,因为在习得第二语言后再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三语言”。那么,百度百科的定义指的就是广义上的第二语言。

接下来,笔者将讨论什么是“过渡语”和“中介语”。根据百科术语和牛津词典的解释,中介语(interlanguage) 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根据以上解释可知,“过渡语”即“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介于母语和二语之间的语言系统,既不完全等同于母语,也绝非纯粹的二语,而是由母语和二语相互影响而成的语言系统,这一系统蕴含着二语学习者自身的意识形态,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二语学习者有着不同的中介语。根据学者李驰的观点,中介语一是指在学习过程的某个特定时期认知目的语的结果与方式的特征系统,二是指在二语习得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学习者的二语能力发生与发展的特征性系统。那么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中介语具有阶段性、普遍性和发展性。中介语具有普遍性,是因为中介语是所有二语学习者在学习二语过程中都会构建的一种从属于学习者的特殊的语言系统。中介语具有发展性,是因为这种被构建的语言系统会逐渐接近于以二语为母语的人的语言水平。因此,中介语是一种二语学习者在学习二语过程中所构建的区别于母语和二语的,具有阶段性、普遍性和发展性的,二语学习者所拥有的特殊的语言系统。       

4. 结语

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相关术语是跨入这门学科领域的基础,对于践行二语习得研究意义重大。清楚相关术语的概念,才能将其应用于实践研究。二语习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二语习得的相关术语并非只从属于这一学科,也会出现在其他学科领域。所有,对二语习得相关术语的界定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这不仅丰富了二语习得的理论基础,还推进了二语习得的理论实践。

参考文献

[1] Gregory D. Keat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Basics[M]. Routledge, 2016.

[2] Rod Ell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3] Bill Vanpatten & Alessandro G. Benati. Key Term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2015.

[4] Freeman, D. L. & Long, M.H.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 陈燕, 丰国欣. 试论影响儿童二语习得的因素[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1(06): 121-126.

[6] 陈莹. 语音产出实验在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J]. 外国语言文学, 2022, 39(02): 10-21+90+133.

[7] 蔡金亭. “二语习得研究”专题[J]. 山东外语教学, 2021, 42(05): 42.

[8] 戴曼纯.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的年龄差异[J]. 外语界, 1994(02): 18-22+10.

[9] 戴炜栋, 周大军. 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 回顾、现状与前瞻[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5(06): 62-70.

[10] 付楚涵, 周荣. 学习动机对二语习得影响研究[J]. 现代英语, 2021(20): 87-90.

[11] 李驰. 中介语与超语视角下二语习得观的异同[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1, 35(06): 58-61.

[12] 李萍. 多模态语境下的二语习得[J].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9, 33(06): 92-94.

[13] 石平. 二语习得的社会因素[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0(04): 72-76.

[14] 孙倩. 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 42(06): 116-118.

[15] 陶桢. 关键期假说对二语习得影响的文献综述[J]. 现代英语, 2021(20): 102-105.

[16] 王初明. 解释二语习得, 连接论优于普遍语法[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1(05): 11-17.

[17] 王初明. 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模式[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9(04): 47-52.

[18] 王建勤. 历史回眸: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02): 33-42.

作者简介:

彭志棚(1998-),男,重庆人,学历:硕士在读,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邮编:400000,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