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索

贾微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121400

摘要: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只有自主地完成知识的学习,才能够真正的提高自身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所以说,教师在展开实际教学时,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成绩获得一定的提高。本文从重视课前预习、培养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学生
DOI:10.12721/ccn.2021.1570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如果说学生自身并没有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话,是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的。所以说教师要想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并且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独立思考,从而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重视课前预习环节,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因此,怎样带领学生展开课前有效的预习就成为当代教师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教师对预习的内容进行规范,也就是说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课前预习主要要学习哪些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预习的形式进行一定的丰富,不能够使学生形成预习就是看书这一错误的思想,而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1】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平面向量”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时,由于这一内容与物理知识中的矢量以及向量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在进行课前预习的环节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之前所学习过的相关物理知识来展开向量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带着这些数学问题展开内容的学习,这样的话,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效率就会大大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能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强迫学习的模式来展开预习,之后再将被动学习的状态逐渐转化为自主学习的状态。比如,教师可以为一些不喜欢预习的学生安排抄写概念以及推导公式,或者是为学生提供习题作业。只有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班风,才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获得一定的提升。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时,要想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要学会“偷懒”,也就是说当学生询问自己不会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将解题的步骤以及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形成懒惰的思想,并且在之后问题时就会相对来说比较敷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2】。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独立思考。

例如,教师在进行“集合”这一知识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将集合的相关概念以及含义等等一些知识直接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且运用图形或者是语言来对自己以及全集进行描述。就算教师讲得非常清楚,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浑浑噩噩,并且还会将不同的概念混淆。所以说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通过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且结合这一课时中知识所具备的特点来展开有效教学。由于这一课时位于高中数学教材的开始部分,因此就能够意识到这一知识点应该与初中所学习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合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并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展开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独立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分析以及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进行清晰的认识和熟练的作用。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够着急,只有慢慢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使学生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自主学习模式,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独立进行问题解决,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当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数学问题较多,并且每一道题在解决时都比较困难,那么在这一状态之下学生进行自学不仅不能够行 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甚至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说,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展开思考,独立地进行问题的解决。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以下这一问题的解决时:已知E和F是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A1以及CC1这两条棱长的中点,那么请问四边形EBFD1应该是什么形状?并且求证平面EBFD1是否垂直于平面BB1D。当学生们看到这一题目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一图形进行分析,并且在这时脑海中就应该形成立体形状的平面图。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时为呈现东张西望的形态,就想看一看别人是怎样信心解决的,还有的学生直接拿起笔开始验算,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学生都不能够认真的进行问题的审题,并且依据正确的方法来展开解题。那么在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适当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提醒以及启发,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一来,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自主进行问题解决的突破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数学问题的正确解决。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当然这也是素质教育提出最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勇. 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2(17):83-83.

【2】陈厚刚.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2014, 000(01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