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人们常易养成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长期烟酒的摄入,或是长期摄入热烫、刺激的食物,这些不良习惯都会提高食道癌的罹患风险,而食道癌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是罹患率位居高位的恶性肿瘤类别之一。临床中食道癌的治疗方式首选手术治疗,视个体情况辅以放疗及化疗,所以一般在患者体征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建议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往的食道癌手术常见传统后开胸病灶切除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小切口切除也能够满足手术预期目的。在此次调研中,希望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124例食道癌患者的治疗情况以了解小切口病灶切除术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术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对食道癌患者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具体过程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入院的食道癌患者60例,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50岁至70 岁,平均年龄60多岁,60例食道癌患者病灶肿瘤直径范围1-8cm,其中Ⅰ期4例,Ⅱ期35例,Ⅲ期21例,Ⅳ期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调研过程由本院伦理委员会进行监督。
纳入标准:检查结果符合食道癌临床诊断标准,需要进行并且能够耐受手术治疗,能够配合检查、诊治、护理工作,符合手术指征[1]。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史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其他器官功能严重异常,严重先天性疾病。
将符合标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和62例,经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观察分析(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行标准后胸切开开胸术,指导患者手术体位,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后开胸进行病灶切除,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及食道癌相关治疗[2]。
1.2.2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病灶切除术,具体内容如下:双腔气管插管与静脉复合麻醉显效后,根据患者病灶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进行切开,注意定位避免伤及背阔肌,一般选择L5至L6之间开放切口,处理好背阔肌和前锯肌的位置,切断肋间肌,置入胸撑,暴露手术视野,清除病灶、纵隔门及贲门周围淋巴结,处理好胃位置后行胃-食道吻合术,后常规放置引流装置并进行切口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及食道癌相关治疗[3]。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在院天数、术后VAS评分、引流置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t」表示,「p」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分析调研对比。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可见,行小切口病灶切除术的食道癌患者(观察组)整体治疗情况优于行标准后胸切开开胸术的患者(对照组),其中住院天数一项来看,对照组患者在院(13.5±1.0)d,观察组患者(8.5±1.0)d(P<0.05);VAS评分中,对照组患者评分(5.43±0.82)分,观察组评分(3.23±0.48)分(P<0.05);引流置管时间一项中,对照组患者置管(5.0±0.5)d,观察组患者置管(2.5±1.0)d(P<0.05);术中出血量中可见,对照组术中出血(527.39±3.87)ml,观察组术中出血(373.21±3.49)ml(P<0.05);手术时间一项中可见,对照组手术耗时(183.28±5.26)min,观察组手术耗时(112.31±4.37)(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3.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逐渐成熟,各种微创或小创口手术逐渐能够取代一些创口较大的外科手术,在减小患者创伤的基础上也能减轻患者痛苦。在此次调研中,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124例食道癌患者分别使用的标准后胸切开开胸术和小切口病灶切除术,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治疗情况对比发现,不论是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引流置管时间,或是VAS评分、住院天数,行小切口病灶切除术的患者数据均比行标准后胸切开开胸术的患者要好,其中最为直观的数据可见术中出血量,小切口切除术患者术中平均出血(373.21±3.49)ml,常规开胸手术患者出血(527.39±3.87)ml,也可直观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小切口切除术患者VAS评分(3.23±0.48)分,常规开胸手术患者评分(5.43±0.82)分(P<0.05)。
综上可见,小切口病灶切除术比标准后胸切开开胸术对食道癌患者带来的疼痛程度更小,手术效果也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积会.探究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J].甘肃科技,2019,35(06):107-108.
[2]陶然岑.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9):54.
[3]孙超.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