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羽毛球教学策略研究

罗建勇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640100

摘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羽毛球课程,并通过羽毛球教学达到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运动兴趣的效果。但在目前高职羽毛球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严重影响到羽毛球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并针对羽毛球教学特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实现对羽毛球教学的优化和创新,提升教学水平,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羽毛球运动指导,促进学生羽毛球运动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羽毛球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823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羽毛球教学是高职院校一种常规竞技体育运动,灵活掌握羽毛球的专项技术对激发学生户外活动兴趣、帮助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新要求,创新改进原有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收获强健的体魄、树立手脑并用的体育思维、提升交友互动的人际能力。

一、羽毛球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羽毛球教学与训练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对羽毛球运动形成正确的认知,并有效激发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习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进而为我国羽毛球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人才支持。另外,随着高职羽毛球教学的推进,羽毛球也逐渐演变成一种团体性的活动,通过羽毛球赛事的开展,可以有效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带来亮色,进而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羽毛球运动活动中。

(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职院校开展羽毛球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羽毛球运动具有一定的运动量,学生在打羽毛球的过程中,需要大幅度挥拍、移动、转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得到有效增强。另外,羽毛球是一项不受场地、年龄限制的运动,可以伴随着人的一生。在高职阶段,学生通过系统化的羽毛球技能学习,可以他们受益终身。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羽毛球运动教学存在问题

(一)羽毛球运动本身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

众所周知,羽毛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要求较高,在羽毛球运动中,击打时间越快,对手就越不容易反应,因此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打击速度是取胜关键,再者,面对对手的来势汹汹,参与者必须做到迅速切换位置以保障接球范围,尤其针对不同落点的来球,灵活的步法和转向是在攻防对战中综合素质的必备,最后,正规的羽毛球赛往往需要一至两小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对抗能力和耐疲劳能力,无法将速度和力量维持在一个平均标准上,也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些素质是大部分初学者学生本不具备的,虽然有的同学身体素质好、擅长运动,而大部分同学则身体素质较为薄弱、协调性较差,因此羽毛球教师必须做好因材施教,一方面发挥优秀同学的积极性,加强其与较弱学生的帮扶互助,另一方面把针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授课重点,帮助其逐步提升多种素质,顺利掌握基本的羽毛球运动技巧。

(二)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现阶段高职学校的羽毛球教学依旧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羽毛球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单一枯燥,尤其是针对理论教学阶段而言,教师只是将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灌输,对学生的反馈并不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不牢靠,不利于后期的教学实践,再者,对于一些实践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通常会安排一些训练动作让其大量重复,单一的训练动作同样导致了这些同学对羽毛球课程的排斥心理,此外,由于学生个体性差异较大,统一的教学评价体系对羽毛球教学来说也是不适用的,教师应当多方考量学生学习态度、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程度等因素。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羽毛球运动教学的策略

(一)加大对羽毛球运动的宣传

针对部分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错误认知,高职院校应加大对羽毛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吸引学生对该项运动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进而促使更多的学生选择和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校刊、广播、校园网站、校园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学生推送关于羽毛球运动的知识和活动,帮助学生对羽毛球运动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关注度。或者学校也可以邀请羽毛球运动员进校演讲,宣传羽毛球运动,并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羽毛球运动的乐趣,调动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壮大羽毛球学习队伍。

(二)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训练

针对学生的速度素质培养,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进行训练,如在掌握熟悉基础动作后,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教师手势或者口号快速变换动作步法,一方面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交叉步、跳绳、反复横跳等动作的练习,以此加强学生的移动速度,速度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灵敏度的强化,教师不仅需要用大量假动作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来球方向的判断力,还要在日常运动中注意对关节的拉伸以提升运动过程的柔韧度,对于耐力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安排800米变速跑、3000米匀速跑、多组高抬腿练习等。学生的身体素质多方提高后,相应的实践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对来求的不同落点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还要及时用简洁有效的步法和动作进行应对,面对焦灼阶段的赛制也应当具备足够后力进行应对,而对于一些能力掌握较好的学生,这些素质也能成为其战术训练中的助力,为其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基础。

(三)丰富教学内容

要想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学生运动体验感,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借助丰富的羽毛球教学训练内容,来提升学生专业化、全面化的羽毛球知识以及技能。

其一,当前部分教师对于羽毛球相关知识的内涵把握不准确,简单的认为羽毛球教学开展并不需要过于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基于此,就要求相关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强化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借助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爆发力以及肢体控制能力,为运动技巧的掌握奠定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牢牢把握趣味化以及针对性的两大原则,在创新训练形式的基础之上来采取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实现更好的训练效果。

其二,对于基础训练技术而言,相关教师应该保证学生对于基础动作的掌握程度,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羽毛球技能的掌握程度。其主要包括步伐训练以及挥拍动作训练两种类型。对于步伐训练而言,教师要借助针对性的强化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稳定的步伐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抵挡对方攻势的同时降低自身的体能消耗。而在挥拍动作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规范示范动作以及强化训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情况是挥拍的力度、角度以及速度,从而提升球落地位置的精准程度,还能切实避免出现因为动作不到位而导致的拉伤现象的出现。

(四)完善羽毛球教学设施

专业的训练场可以使得羽毛球教学和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了满足羽毛球专业化教学和训练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力度,建设相应的羽毛球场馆,并配置充足的运动器材,保证羽毛球教学能够得到充分、专业的开展。同时羽毛球馆在课余的时间应向全校师生开放,让学生能够有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场所,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进行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另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引进先进教育设备,提升羽毛球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五)创新羽毛球教学模式

为解决羽毛球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问题,教师应当发挥巧思为教学课堂增加新元素、新技巧,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尤其是理论教学阶段,应尽量避免大段专业术语的文字介绍,应当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制定教学专题,并对教学素材进行筛选和汇总,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教学视频、精品比赛视频等供学生观看,以此减少理论介绍的枯燥性,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兴趣自主进行资料收集和课堂分享,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展示表达的能力。为增强羽毛球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教师间专业性比赛的观摩或者组织学生实操竞技比赛,让学生充分体会羽毛球的竞技魅力和战术魅力,精彩非凡的比赛一定能激发更多学生对羽毛球的热爱和对技术的卓越追求,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不少靓丽的色彩,此外,课堂中的训练模式也要做到个性化、多样化、丰富化,教师应当对不同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区别化对待,加强与学生的个性化沟通,以此帮助学生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完成能力素质培养的训练。

(六)开展多样化的羽毛球竞赛活动

为了提升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羽毛球竞赛活动。首先,高职院校联合学生会,开设羽毛球社团或羽毛球兴趣小组,并加大对这些团体的宣传,获得更多师生的关注。如此一来,以便于为对羽毛球有着兴趣爱好的学生能有活动的场所。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羽毛球运动的团体化,提升羽毛球运动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其次,高职院校应多组织一些羽毛球竞赛活动,并将羽毛球项目纳入到校运会当中,增强羽毛球运动对学生的影响力,提高学生在羽毛球教学和训练活动中的积极性;最后,高职院校应积极和相关企业合作,组织形式多样的羽毛球竞赛活动,并予以获胜者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去主动了解和学习羽毛球,进而为羽毛球教学和训练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七)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构建科学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当前提高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就要求相关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体系构建在羽毛球教学训练过程中的作用,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来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从而为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助力。

一方面,相关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保证评价指标的多样化,以此来提升评价内容的全面程度。不但要充分掌握学生对于羽毛球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应该将理论知识考核、战术水平的高低、学生进步程度等等指标纳入到评价过程当中,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考量,以此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借助这种方式,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以及不足,为之后针对性教学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切实调动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了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相关体育教师还应该认识到评价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性,除了传统的球类技能测试,还可以将球类比赛的形式融入到日常评价考核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进行两两比赛,从比赛过程以及比赛结果出发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吸收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来适当调整优化教学训练活动的开展侧重点,从而充分发挥出评价体系在羽毛球训练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四、结语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学校都开设了羽毛球教学课程,羽毛球十分讲究步法和技巧,参与者既要掌握熟练技术,也要在战术上灵活应用,但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较为单一局限,有时无法满足学生想要培养运动思维、提升运动技巧的身心需要,因此,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运动实践技巧成为体育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计高.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0):141-143.

[2]李明,罗军.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J].才智,2020(0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