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小学舞蹈课程,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锻炼学生的身体和为了更好推进国家素质教育而来的。我们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来确定舞蹈的内容,让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该有的作用,真正为学生所学所用。舞蹈的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平衡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良好的身体姿态,并且还能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行提高。
一、创新小学舞蹈教学活动
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我们都是以学生掌握技巧为准。但是随着素质教学的推进,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舞蹈动作,还应该注重学生是否通过舞蹈课程提升了自身的素养。从这个方面出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对现有的舞蹈进行创新,使舞蹈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首先,就是要降低舞蹈基础课程的学习难度,让零基础的学生也能轻松的掌握课上所学的内容。其次,就是增加舞蹈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加容易的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对以往单一的训练模式告别,以创新舞蹈课程来提升学生的舞蹈素质。最后,老师应该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和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从而使教学内容可以对学生产生吸引。
学生在学习完舞蹈以后可以感受到舞蹈的美感,还能感受到学习的舞蹈作品中所带来的积极向上、善良的情感。还有就是学习舞蹈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通过学习舞蹈还能锻炼出学生不怕吃苦、坚毅的品质。还能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锻炼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让舞蹈课程磨炼学生的意志,加强他们良性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人格层次等方面。
二、教学形式的改进
因为不同的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性格、性别、年龄和身体柔软度方面都会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老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进行改进,这样就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在舞蹈学习的课程中找到乐趣,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比如,老师如果遇到身体情况比较差的学生,老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舞蹈基本动作的强化训练,以最大的耐心和不断的肯定来一步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让学生体会到舞蹈的魅力,培养出学生不怕艰难困苦的品质。如果遇到身体条件一般的学生,老师就应该在学生掌握基本功的同时,逐渐增加动作和教学的难度,再进行强化训练。对于身体条件非常好的学生,老师应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去挑战较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此外老师还可以制定个性化课程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
学习舞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学习完舞蹈以后孩子可以大胆的表现自己,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所想。这也是提升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方法。再加上老师正确引导,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都有正向的影响。总之,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脑还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扩大他们的活动范围和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能帮助到学生的智力会得到很好的开发。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不停的进行运动,这些运动就会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增强,这正是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大好时机。
三、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
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就是除了老师让学生在课上学习的舞蹈动作以外,还能再课下对舞蹈学习的基础进行拓展,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舞蹈进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去。老师应该对课下积极复习学过的舞蹈动作的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老师也可以通过课下作业的预留,来让学生们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舞蹈曲目。然后在以后的课程中留出展示的时间,让学生来展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一系列的动作,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升了。通过课外的舞蹈学习,也可以纠正小学生的不良体态。在学习过程中有个别学生会驼背含胸,耸肩等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小学生坚持的去学习舞蹈,就会慢慢的去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学完舞蹈以后,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等都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的仪容仪表也会更加重视,就会从根本上来提升学生的气质和神态。使学生更有自信心,心态也会更加健康。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的完善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单单是对学生学习舞蹈的成果进行评价,而是通过各个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去评价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更加努力的去学习舞蹈。在当今素质教育的环境下,老师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样才能展现出老师评价的人性化。在评价方法上除了学生学习舞蹈能力,还要结合平时课上的积极程度,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去考量。还可以建立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体系,通过不同学生的眼光得到不同的结果。还有就是由于小学生身体发育非常快,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给予每个阶段的评价,包括对学习不足提出的意见以及表现优异的方面进行鼓励,这样才能将小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带动起来。只有像这样的评价才是最正确、最科学的,也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
五、制定合适教材和教学计划
在教育教学上,教材是教学工作的根基,是保证教师可以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我们要根据学校里舞蹈课程的发展情况,明确培养的方向,然后在制定符合培养方向的教学大纲,务必要做到实用性和科学性,以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来制定符合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坚持做到以培养学生体质和品德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舞蹈课程教学更加合理和系统,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是刚刚起步的时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舞蹈是变美的过程。让他们清楚的了解到舞蹈的动作的美的核心,而舞蹈的配乐是舞蹈的精髓。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舞蹈的殿堂,充分的了解到舞蹈语言的曼妙。这也就是在素质教育中推行小学舞蹈的意义。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舞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从教学的评价和教学形式方面都应该展现出老师教学的人性化。只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舞蹈的魅力,爱上舞蹈。并能让学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品德。
参考文献:
[1]李珂.浅析《素质教育舞蹈》小学舞蹈课例的多元性特征[J].戏剧之家,2020(15):168.
[2]刘昭彤.小学舞蹈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新课程(上),2016(08):209.
[3]杨慧敏.小学舞蹈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09):77.
作者简介:
加煜(1995.5-),女,陕西省西安市人,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舞蹈。
戴翼(1984.3-),女,汉,湖北省武汉市人,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本科学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